第九十一章武舉定魁,百使入京(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月宮出了一冊江湖年史,對豪門大宅而言,不過是添了一些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對於有志天下長生的有道之士而言,卻是一條通衢大道。
倒不是說人們對這其中名序諸多不滿,而是另有他敘,這江湖年史之上,雲者不過百餘之數,天下凡人何幾,修道之士何幾,當有他榜。
所以,一時之間,什麼“臥龍榜”“鳳雛榜”,甚至還有那拿昔日的“花魁榜”對標群芳榜的,不知凡幾。
李景元出關得晚,所以出了府門,見到隨處可見的榜單推銷,也是一臉錯愕。
倒是身邊覆攏面紗的嚴妙真解釋了幾句才明白。
兩人這會兒卻是往城內而去,為的還是李耗遭李閥囚禁之事。
說來此事,還要怪李景元,他那日得了李真泉一封書信,其他但也沒什麼,但對那朵靈火還是念念不忘,便交給了李耗一道靈符,讓他去李閥府上取來。
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如今她大勢已成,府中下人應該念著幾分他的面子,只是想不到李耗自此一去不回,要不是同去的羅清歡通風報信,李景元都不知道此事。
“大人莫急,後來我與清歡也去看望過,清歡更是報了官,李耗雖然身面狼藉,但……”
“那日究竟如何狀況,說個清楚。”坐上馬車,李景元看著對面嚴妙真,語氣凜然,顯然也是動了真怒。
“那日……那日李耗奉了你的旨意,但自覺口齒伶俐之上有所欠缺,便帶上清歡,想的也是顧全周全,哪成想剛遞名貼,那府中就走出一位小廝,看了一眼就把李耗給綁了。”
“哦,那小廝是什麼來頭?”
“聽清歡說……是侍奉在主母身邊的。”嚴妙真語氣有些猶豫。
李景元冷哼了一聲,卻是不出所料。
“大人,這……那日官服也未給準信,只是告知此事唯有大人出面方可。”
聽到這話,李景元目光微微眯起,卻是沒有多說什麼。嚴妙真見狀,也不敢打擾,坐在一邊,垂頭絞指。
這古怪的氣氛一直到臨近李閥門府才解開,車伕拉開了幕簾,二人走下,來到門口。
兩位門房侍衛見到來人,本欲阻攔,只是看清了是李景元之後,又停住了腳步。
莫看一些邊角小人物,卻是訊息最為靈通,只要不是身家性命都繫結了的,平日裡裝聾作啞那是毫不稀奇。
只是李景元卻不直接闖進,對著一位侍衛道:“勞煩通稟一下貴府大夫人,就說李氏,景元求見一面。”
那侍衛見躲不過,端正的臉上閃過一分苦澀,正想進去通報,卻又聽李景元說道:“若是大夫人不想見,去通稟恆國公。”
李閥世家之身,自然也有爵位沿襲,當然只有嫡系有此殊榮,只是他這位沿襲了國公爵位的父親近年都在閉關,外界少有音信,此時李景元懶得再與那惡婦虛與委蛇,也就不再顧忌其中親緣。
侍衛聽完,雙腿打了個哆嗦,卻是下定決心將夫人請來,否則,以國公那性子,自己小命恐怕不保。
李景元在外未曾等候幾分,便被一位小廝請到了正堂之中。路上見嚴妙真看這小廝的面容欲言又止,李景元也明白了其中緣由。
只是此時時機未到,他隨這小廝穿過院中環廊,來到了正堂,其中已有人在此等候,端坐上座的依舊是那位風韻猶存的大婦,只是面上氣色漂浮,雙眼浮腫,顯然今日不太順心。
而在下方,一道英武身姿端坐,氣勢昂揚,只是面目五官緊湊,反而有一種浮誇之態。當然,這只是他以為,要知道自己這位大兄降生之時,諸位長老看到這副面孔,都言說有聖人威儀,所以才取名為聖。
對此,李景元只能莞爾。
“見過主母。”他現在已經不當自己是嫡系,所以見到大夫人自然也要行禮。
上方,大夫人嗯了一聲,將手中茶杯放下:“聽說元兒你非要見我不可?”
語氣之中帶著幾分怒氣和不耐,還有幾分意難明。
“正是,有些事想與主母說說。”一邊說著,一邊拉著嚴妙真坐下,見到這一幕,這位大夫人也不惱怒。
“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與你說。”
李景元看向前方沉默的李聖:“哦,這不是巧了嗎,幾年未見,大哥還是這般沉穩性子,波瀾不驚,見人不語。”
後面這話卻是在諷刺李聖了,按照族規,李聖如今未破天門,而他又是李閥首席,所以李聖應該叫他兄長。
聽得這話,李聖面上神色變化幾分,紫黑更甚。
上方,大婦見到這一幕,冷哼了一聲:“有什麼事不妨直說。”
“尊卑之儀還是要的,主母既然有事相商,不妨先說。”接過小廝端來的茶杯,李景元不緊不慢地開口。
上方大婦眼神凜然,只是忽然想到了什麼,又看向李聖,柔和了幾分,口中卻是道:“今日清晨,百國使節自武天門入京,覲見聖上,希望重立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