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頒獎典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上影節的影響力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
因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一個‘international’的電影節,註定國內能夠得獎的影片就不可能有很多部。
國內電影人要拿獎還得看金雞百花、華表和金馬。
即使上影節的分量看起來最重,是華語圈僅有的的A類電影節,但大陸的金雞百花和華表、灣灣的金馬的影響力明顯更大,也更受兩岸三地的重視。
因為他們只給華語電影啊!
前幾年還有個HK的金像,不過現在那個被譽為“東方好萊塢”HK影視圈早已沒落,金像獎只是一群失意者的狂歡罷了。
在過幾年,大陸就根本在也聽不到金像獎一丁點訊息,也沒人會在關注了。
所以絕大多數人來上影節只是湊個熱鬧,但要湊熱鬧去戛納和柏林他不更香嗎!
國際上,上影節是最年輕的A類電影節,才成立沒幾年,幹不過一眾老牌的電影節。
看起來每年參展的影片不少,但質量根本不是和戛納、柏林一個檔次,當然數量也沒的比。
通常只有趕不上前二者參展的機會,或有自知之明知道在戛納、柏林想有所斬獲是沒什麼希望了,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來上影節。
不僅是上影節,除了戛納和柏林,其他 13個A類電影節之中,因為最早成立威尼斯比較奇葩,偏愛小眾和另類電影謀得了一線生機。
剩餘的12個,無論是國內比較熟悉東京、開羅國際電影節,還是根本聽都沒聽過的聖塞巴斯蒂安、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都和上影節沒差多少。
甚至因為國家和市場原因,上影節還是其中發展最好,也是最快的一個!
每年上影節其實全還要靠國內的大咖撐場子,來參展的外國人其實在國際上都是一些二流、三流的導演、演員。
真正可以叫出名號的影視巨頭、巨星親自蒞臨的少之又少,可能隔幾年才來一個。
與戛納和柏林相比,那才叫群星璀璨,無數巨頭爭相輝映,是真正的影視狂歡。
上影節的處境真的難受,即使真正的華語巨星到場的其實也沒幾個。
……………………………………
要在戛納或者柏林,李非倒是一點也不介意外出參加各式晚宴紅毯。
與一眾巨星混個臉熟也是好的,有機會的話與國際上一流、超一流的導演、編劇交流請教就更好了。
在上影節自己可沒那個興趣,大多數都是一些流量明星,所謂的小花、大花也倒來了不少。
但也沒必要熱臉貼別人的冷屁股,像即將開畫的《四大名捕》和《畫皮2》劇組是非常的熱鬧,邀請的諸多明星藝人,去參加首映禮。
不過李非卻一份邀請也沒收到,倒是佳妮收到不少的邀約。
哎!現在的自己在影視圈,還是沒什麼話語權。
電影市場李非也沒興趣,既不賣片也不買片,況且在上影節展覽的影片,精品是少之又少,沒幾部能瞧的上眼的!
而自己更加不需要低聲下氣的找人拉投資,光是樂視給出資金已經夠造的了,別說手裡還握著來自萬合天宜的1500萬分紅。
小日子過的叫一個舒坦啊!
沒出息的傢伙!才1500萬就滿足了,要是爽姐知道了非得笑死。累死累活的才掙這點,還不如我隨便在鏡頭上瞪瞪眼+嘟嘴+左右扭頭+擺眼神飄移一週掙的多!
不過李非哪能和爽姐比,天生的性格就是這樣,對錢財看的沒那麼重要!
當然也得益於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家裡的的確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