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尋雷達(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在分析。需要較長時間。”
丁儀把這項任務交給賈維斯後,來到生活區,在食物儲存區那裡拿到真空包裝的一塊牛肉,慢條斯理的吃起來。
在床上睡了很長一覺補充睡眠,按照飛船時間來算,差不多十二個小時。
那麼,下一個任務是什麼呢?
食物的供給。
作為一艘不知道要在宇宙漫遊多久的飛船,首先必須確保有充足的食物供給。
安全也十分重要,但這個安全維護任務丁儀把它交給了賈維斯。
丁儀來到食品存放區。
這裡的食品堆積成山,井井有條。丁儀讓賈維斯計算,得出,如果以每天一日三餐的正常營養供給,這裡的食物可以讓他吃上三百年。黎明曙光號本來是一艘百人級別的戰艦,但因為丁儀駕駛出來時是一次常規巡邏,所以艦艙裡面只有六個人,食物倉裡面的食物都沒有來得及填充。縱使如此,黎明曙光號也有一定數量的常備食物。
三百年的糧食儲備顯然不夠,考慮到時間的長度,以及其他因素,不能只依靠這些食物生存。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更何況,一個完整的太空飛船裡面,食物來源並不是這些,而是依靠建造一個完善的糧食生產生態系統自給自足。
丁儀轉身來到種子室,在這裡有上百種植物的種子,他利用自己會的農業知識,挑選其中一些種子,用來培栽一些糧食類的植物。
給賈維斯下單任務另外開建一個植物培養室後,丁儀對糧食方面的思考也暫時放到一邊。
這些事情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需要他和賈維斯每天跟進。
糧食問題有了初步思考後,緊接著就是關於如何建造黎明曙光號的向外探測系統了。
在太空中顯然不可能用肉眼尋找某樣東西,必須用其他方法檢測外界的空間。
目前黎明曙光號只有兩個探測系統,一個是依靠物距在雷達器上的變化而進行探測的計算眼系統;另外一個則是用傳統電磁波接收訊號的類似於地球聯絡這艘飛船的雷達。
單純有兩個系統並不足夠,這兩個探測系統的精確探測距離只有方圓一千公里,這個探測面積過小了。丁儀思考著,他需要提高探測系統的精度和廣度。
最終決定再加一個專門可以探測人類生命跡象的雷達,利用人體的一些細胞訊號與電磁作用,專門用來探尋人類。
這項技術當丁儀還在地球生物實驗室裡的時候就有了初步的苗頭,如今丁儀操控賈維斯,一步一步把這個念頭落到實處。
在離開火星軌道前,丁儀總算建立了一套不錯的雷達系統。三套系統相互工作,探測範圍相互覆蓋,精度和廣度相比之前提高了至少十倍。
黎明曙光號仍在向太陽系的邊緣前進,在這段仍在太陽系裡的時間,丁儀逐步改造飛船,憑藉他的部落航天局呆了十年的經驗,以及超凡的大腦,一個人,一臺人工智慧,完成了需要一個部落才能完成的事情。
時間就這樣子過去,當來到第十年的時候,整個黎明曙光號總算有了穩定的星際航行的能力與供給,而此時黎明曙光號也離開了土星軌道。
行使速度很慢,丁儀最後一次回顧地球,改造後的飛船動力比原先強大許多,他把前進速度推進到千分之一的光速。
黎明曙光號尾巴噴射藍紅色的火焰,往宇宙深處行使去。
在準備離開太陽系但仍在太陽系的時間裡,丁儀成功改造黎明曙光號上的探測系統,並且成功研製飛船的偵查與聯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