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使者出現不過一週的時間,整個世界都徹底知道這件事情,沒有人知道這是怎麼被傳播出去的。

使者出現在地表的訊息就像空氣一樣,快速進入每個人耳中,迅速與每個人的生活掛鉤,成為大街小巷、茶前飯後的必談話題。

同時,整個社會也陷入一陣難以言語的異變中……社會上出現各種怪異的狀況。

這些人究竟是是激動,還是恐懼,魏淼已經分不清楚了。

魏淼身處其中,特別是身為大學的教授,更能感受到這種狂熱的氣氛。

大學學府裡,人類學和歷史學重新成為熱門課程,但受歡迎的並非課程本身的內容,而是這些內容和現實的衝突矛盾之處,這些衝突矛盾的地方成為學生們狂熱的激發點,每個學生都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原因,表達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是真正瞭解地下文明、整個人類發展史的。

半年後,使者再一次出現,這一次出現的場地是在戶外,使者並沒有表現和其他正常人類任何不同之處,但依舊受到無數人的吹捧跟隨,使者出現的地方出現前所未有的堵塞。

一開始都是民眾的歡呼,漸漸的,有不同的聲音冒出來。

……

於是在後半程,當地機構派出警員前來維穩,穿著警服的警員在使者外層圍成一圈又一圈的保護圈,防止使者被人群衝擊。

但這種措施明顯是多餘的,人們只是在吶喊,當真的要接觸到使者時,每個人都往後退去,拉出一個安全的距離。

沒有人敢靠近使者。

使者出現的時間僅僅只有二十來分鐘,這二十分鐘裡面,使者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在街道上慢慢行走,雙眼平靜地掃視周邊的建築物和吵鬧、拿著手機拍攝的人群。

這使者二十分鐘的現身被不同角度拍攝成影片,開始在網站上瘋狂流傳。

魏淼也看過這段影片,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但影片下方的評論像喜馬拉雅山脈和馬裡亞納海溝那樣兩極分化嚴重,最終官方不得不動用媒體管控,把影片的評論全部刪除。

這種現象並不是只有華國發生,其他使者出現的國家的相關影片下方都有類似的言論。

只不過,華國的特別嚴重……

2030年秋季。

來自地下的使者第五次出現在華夏國內,這一次他出現的地方是青藏高原,被路過的遊客拍攝到,很快使者出現過的地方成為一個朝聖的地方,許多慕名而來的人紛紛來到青藏高原,虔誠地走使者走過的地方。

走的時候,雙手在胸前合十,低著頭,合著眼,嘴巴時不時滴咕幾聲。

誰也不知道他們在滴咕什麼東西。

現在看來,地下文明真的像一個潘多拉魔盒,隨著人類社會慢慢了解地下文明,人類自身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魔幻。

這是魏淼的看法。

隨著使者出現,在文學方面,有一類文學在這個時代得到市場的青睞和大眾的追捧。

那便是科幻文學。

這個本來只是小眾讀物的科幻文學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地步,但地下文明的出現,使者的現身讓這些以科學幻想為主的文學重獲生機。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理解的心理:既然地下文明都存在,那科幻裡的有科學依據的幻想說不定也有可能變成現實的一天,要知道,在二十世紀時,就有科幻是描述關於地下文明的。

再者,科幻文學因為是描寫地球以外的故事,雖然依舊有一大堆規則規定,但只要核心裡不涉及政治問題,不含沙射影,就能創作。

這也是科幻在國內得以發展的一個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