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尋找地下文明(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當下,最主流也是各個國家都認可的一個方向便是:地下文明的位置就在地下。
西紅柿
這句話可能說了等於白說,但起碼讓人類有一個方向可尋。
那便是,往腳下走。
早在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國內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已經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但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距離那次潛行已經過去近六年的時間,如今,“奮鬥號”載人潛水器即將再次出發,前往馬裡亞納海溝尋找關於新文明的所在。
但並不指望能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什麼痕跡,畢竟那個海溝的深度對於這個地下文明而言,實在是太淺了。
想要真正接觸到這個地下文明,就必須到更深的地方去。
魏淼也經常參加研究所大廳裡的會議,在這裡他總是一言不發,但每次來都能得到一些新的知識。
這天,一個著名地理學家為地下文明的存在提供一種猜想。
雖然地球是一個巖質行星,但其地表之下並非每一處都是實心,就像在大陸板塊碰撞擠壓中出現的海溝,這些就是生存空間。
地理學家認為在地殼中可能存在鏤空的空間,這些空間可以成為地下文明的藏身之處。這是有證明的,在俄羅斯與北冰洋交接的地方, 就曾在地表下發現過一個巨大空間,在地表上只是一條小裂縫,但地表下卻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空間。
這個猜想的前提是地下文明的科技水平遠高於當今的人類科技水平,這樣地下文明才能在封閉的空間裡生存。
顯然,這在參與討論的人群中,是一個母庸置疑的共識。
因此這成為目前最合理的一個假說:地下文明的生存之地在地殼下的鏤空空間裡。
這讓各國的探索方向有了一個新的變化。
調研機構開始著重調查大陸板塊交接的地方,因為大陸板塊碰撞的地方形成空隙等鏤空空間的可能性是其他陸地的許多倍。
但調查到一半的時候,又有一大半學者站出來反對。
他們的看法是從結局觀出發,假設人類能成功找到地下文明。
如果人類真的找到了這個文明,並且把這個地下文明喚醒,未必是一件好事。
甚至可能會開啟潘多拉魔盒。
這些活在地表下的生物雖然和人類有一定聯絡,但畢竟不是人類,物種物質,他們的價值觀不能與人類相提並論。
如果人類在現在喚醒了他們,極大可能會把整個人類種族陷入滅種的泥潭之中。
這就形成了新一派的主張,以猜疑鏈為主要邏輯:人類應該維持現狀,不要主動尋找地下文明。
魏淼看到這個主張時,想起了人類在探索星空之初,也是出現眾多學派,有人主張走出地球,主動聯絡外星文明,有的學派主張不能主動聯絡外星文明。
這些主張到現在依然盛行。
但此刻的方向變成了地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