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鏡頭拉近,對準了林顏圖鑑,只見螢幕上寫著“進入寶可夢世界”。

這個什麼“進入寶可夢世界”,點下去之後當然不可能真的讓玩家進入寶可夢世界啦。其實這個地方原本的文字應該是“開始遊戲”,點選後就會開始《精靈寶可夢/藍》,但是在林顏的要求下,文字改成了現在這樣。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這個東西就不能叫掌機,得叫寶可夢圖鑑了。

用林顏的話說,裡面的遊戲不是重點,而是附屬玩法。

&nini的事情發生後,林顏就一直在想如何讓自己的寶可夢掌機擺脫不利的陰影。勇者遊戲不能用“只擁有一個系列遊戲的專屬掌機”,或者“致敬童年回憶GameWatch”這樣的標籤來做宣傳,因為這兩個標籤已經被GW拿去用了,而且還用出問題來了。

GW已經成功的讓這兩個標籤臭了,這種時候,要是勇者遊戲跑出來說自己也要賣這樣的掌機,絕對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顏想到的辦法是,避重就輕,堅決不說自己賣的是掌機,而是統一口徑把它稱之為“寶可夢圖鑑”,強調它作為圖鑑的功能,強調它僅僅是一種電子玩具!

所以在介紹影片裡,林顏絲毫沒有提掌機二字,而且他先介紹的是這臺“玩具”圖鑑的用法,這樣看影片的人就會先入為主,把它當成圖鑑看待。

為此,林顏甚至連遊戲都沒真正開啟過,只是在標題介面時簡單的介紹了一句:

“在這裡,你可以進入寶可夢世界,體驗一段奇妙的旅程。”

然後就沒了~

雖然玩家只要隨便一想,就能意識到這其實就是一臺掌機。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的一種生物,你把一個東西安上另一個高大上的稱謂,只要反覆洗腦,病毒式宣傳,那麼人們就會不自覺的把這個稱謂帶入到你的產品上。

林顏記得小時候有一種很流行的電子產品,其實就是稍微加強版的電子辭典。但是這家公司不叫它電子詞典,隨便加了點其他功能,就稱之為英語學習機。

在他們的宣傳裡,始終抓住一點,瘋狂鼓吹只要用了他們的學習機就能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甚至還自己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做五維記憶法。

最後憑藉成功的營銷,賺了個盆滿缽滿。

所有人對這臺學習機的印象就是“英語學習機”、“能提高英語”,這也是這家公司在推廣時一直強調的。然而真的買了的就會發現,這就是一臺普通的學習機,也就比電子詞典強一點點,所謂的五維記憶法也就那麼一回事,歸根結底還不是要硬啃單詞?

即便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相信這個東西能提高英語成績了,但是大家對它的印象依舊是英語學習機。

這就是營銷的力量。

……

現在這臺掌機,不,這臺寶可夢圖鑑的成本大約在400RMB左右。本來說是300多塊,但是林顏為了將它“從掌機升級成寶可夢圖鑑”,要求HD加上了攝像掃描功能,一下子就增加了不少成本。

現在加上游戲的話,要是正常出售,售價最低也要在450以上,就這還基本沒得賺。

不過GW血淋淋的教訓擺在那裡,林顏不得不將價格往下壓,每臺圖鑑的售價最終定為320元,加上30塊的首發遊戲《精靈寶可夢/藍》,總計350元。這意味著每售出一臺寶可夢圖鑑,勇者遊戲就得補貼一百塊。

林顏期待在一年內,最好能售出超過1000萬臺的圖鑑,如果真的能達到這個數字的話,光是補貼勇者遊戲就得搭進去近十億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