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吃過了飯的陳軒將這幾天收集的金屬部件擺放在一起開始燒煉。

倒不是說之前不能燒煉,只是這個過程比較費油。

燒一個是燒,燒一堆也是燒。

消耗的材料都一樣。

還不如先攢著,畢竟油這麼難找。

出於這個考慮,一直到今天金屬部件的數量攢的差不多了,他才開始動手。

望著閃爍的火光,陳軒陷入了沉思。

因為“鯤鵬號”進階,新增了一些載具科技,一下子出現了大量的材料缺口。

木材和植物纖維還好說,哪怕是到了海面上,也能從一些漂浮物裡找到。

相比之下,油和金屬就要稀有的多了。

油這方面,目前他已知的來源只有透過從熒光海藻果實裡榨取或者是從魚身上提煉魚油這兩者方式。

熒光海藻可遇不可求,而捕魚也不是他所擅長的,要不是因為傻大個幫忙擊殺了很多沙丁魚,他現在恐怕已經陷入了燃料危機的狀態。

不過這方面的問題,等到啟用新出現的“捕撈模組”情況或許會好得多。

對於系統的科技,陳軒還是很有信心的。

而比起“油”,“金屬”是更難獲得的材料。

金屬的密度大,這就決定了他幾乎是不可能從海上獲得這種材料。

而即使是在當今的時代大廈裡,想要收集金屬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目前為止所遇見的東西里,除了電腦上的金屬部件,難道沒有其他獲得金屬的來源嗎?

肯定是有的。

畢竟金屬這種材料,可以說和塑膠一樣涉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圓珠筆裡的筆頭,大到大型機械裝置,都離不了金屬。

就是他之前拆下來的桌子,還有之前破壞的傢俱,那裡面也免不了有些鋼釘、螺絲這類的金屬小件。

還有大廈的鋼筋混凝土牆壁,拆開裡面肯定也全是鋼筋。

但這些東西不好收集。

金屬這種材料,可不像是木材和植物纖維一樣可以直接收進材料空間。

而是需要他親自動手把這些部件一個個拾取,再拿去熔鍊才行。

這就肯定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而他現在必須注重效率。

因為重視效率,之前陳軒收集資源時,主要目標一直是放在木材和植物纖維以及一些直接就能用的東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