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了這片海域確實沒有魚群后,陳軒再度揚帆起航。

將風帆調整到適合的位置後,他稍微伸展了一下身軀,舒緩著長時間搖槳留下的疲憊。

接著,他蹲下身子開始著手處理之前抓到的變異魚。

一共四條變異魚都被他裝進漁網中,為了保持這些魚的活性,他時不時的就會往它們身上澆些海水。

第一次成功捕獲到活著的變異魚樣本,陳軒打算好好研究一下這種奇異的魚,看看這些在災難中變異的魚類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而有些試驗要趁著變異魚還活著才能做,所以要抓緊點時間。

“只可惜現在木筏上沒有空間用來養魚,要不然也不用這麼緊張,養個一兩條以後還能做更多的試驗。”

陳軒感到有些惋惜。

他也不是沒試過將漁網包裹住魚整個放進海水中,這樣看上去明顯要方便的多。

然而這樣做有一個壞處,在魚兒入水後,即使被漁網包裹住,它們也會努力往其他的方向掙脫。

偏偏這些變異魚力量大的驚人,陳軒很擔心這樣做會影響到木筏的航向。

而且這些魚保不齊會成為某些大型生物的目標,他可不想金槍魚的事情再發生一次。

畢竟不能保證每次都那麼幸運,也許一個不小心的他就會拖到深海,葬身魚腹。

思前想後,他才使用了當前的辦法來維持這些變異魚的生命。

陳軒把一條變異魚從漁網中拿出放到了木筏上。

而為了防止變異魚胡亂掙扎,保證研究順利,他打算把它先放在太陽下暴曬一下。

當然他很小心的控制了這個度,防止魚被曬死,僅僅是使魚剛剛到達虛弱的狀態。

只見之前還活蹦亂跳的魚,很快就變得安分了不少。

此外,在試驗前他還需要再做一項工作,那就是確認這些魚是否有毒。

萬一在實驗過程中中了毒麻煩就大了。

在自然界,鮮豔的紅色、藍色等顏色在動物身上屬於“警告色”,意思是告訴捕食者“我有毒”。

對於在野外的人類而言,這些顏色代表著危險,應該速速遠離。

而眼前被他捕獲的這四條變異魚,身體側面就具有奇異的波浪狀藍色花紋,很難說是不是變異出了毒性。

儘管在災難前的地球上,也有一部分無毒動物同樣進化出了鮮豔的保護色,假裝自己有毒,以及存在著許多外表平平無奇的劇毒生物。

而且根據陳軒之前看過的科普資料顯示,大部分有毒魚類都具有尖刺狀的背鰭和硬棘。

而這些變異魚身體非常光滑,覆蓋著一層細密的鱗,更像是常見的用來食用青魚,只是顏色有很大不同。

但陳軒可不敢賭。

為了保險起見,他先用木質小刀往魚身上劃了一道小口,並將一些魚血塗抹在手腕、嘴角處。

這是他從野外求生節目中學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