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很難說這到底是因為伊朗門問題太大,還是在事發開始時,因南希·里根的阻止,而未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的根子哥傷透了大夥的心...

但經此一事過後,卡特清楚,即便根子哥的任期還未結束,但屬於他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

甚至從側面來說,這一現象的出現,似乎也反證了老財長的話。或許,南希·里根的確做得太過分了些?

2月21日,G5財長巴黎會議召開!

就在卡特關注著這一次會議,關注著那知名度僅次於“廣場協議”的“盧浮宮協議”出臺時,還不等盧浮宮協議問世...

2月26日,托爾委員會正式向里根總統遞交了一份長達282頁的調查報告...

客觀地說,這份報告,問題很大!

在報告的內容上,卡特明顯可以看出共和黨是有在背後動腦筋痕跡的。比如:

在麥克法蘭說,他在做對伊軍售時,是受里根總統指使,甚至是直接親自命令的問題上,報告中描述的是,里根總統不知道。原話是“總統說:‘我不知道,沒有印象,我完全記不起過程’...”

在對伊朗門事件的定性中,托爾委員會先是承認了伊朗門事件打從開始就是“一系列武器換人質的行為”,但這只是總統疏忽採納了其助手的“錯誤建議”...

在對約翰·波因德克斯特中將的調查結論中說道:“他顯然沒有認清或是忽視了他的做法在法律上和政治上冒了嚴重風險。”

對中情局原局長威廉·凱西的描述是:“他沒有迅速地把這件事向總統提出來。”只是指責他隱瞞不報...

諸如此類的論調,說它背後沒鬼,那真是狗都不信!

甚至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托爾報告中,指控最嚴重的,反而是唐納德·里根這位老財長:“必須對向伊朗出售武器一事公諸於眾後白宮所出現的混亂局面負主要責任。”

對白宮出現的混亂局面負主要責任...

這一關鍵詞,看得卡特內心那叫一個五味雜陳。

即便是被推出去當背鍋的替罪羊,報告上依舊在人為的避重就輕。重點不應該是伊朗門嗎?不該是繞過國會許可的對伊軍售嗎?不該是偷偷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嗎?!

正如任何一個會議做出的決定,都不會是在會場上決定的一樣。聯絡一下之前的白宮閣僚辭職潮,再看看這份報告,卡特忽然有些慶幸,自己沒和根子哥走得太近...

不,應該說,以後無論如何,都要對這些政治上的東西,保持警惕...

...

...

“里根政府就彷彿是坐在汽車的後座裡,汽車正衝下山去,卻無人在前面把著方向盤。”

...

“托爾委員會描繪了一個令人不太知道也不太想知道的總統形象。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個可怕的情景:一個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受人擺佈的總統形象,一個瘋狂的政府,在那裡人人都在竭力掩蓋自己的罪責。”

...

新聞媒體上的聲討與譏諷,經久不衰...

默默地看完這些報道以後,卡特只是輕輕合上了手中的報紙。思慮良久後,卡特這才撥通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