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誰漲,誰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所以說,盧浮宮協議,在卡特聽到了這個資訊後,將變得毫無意義,這背後的邏輯其實也不復雜...
首先,這一次在巴黎召開的g5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算是一個擴大化會議,實際上的參與國有七國。除了倫敦會議上的老面孔外,這一次又多了一個加拿大和義大利...
而這兩國家,明顯就是過來陪跑湊熱鬧的...
而這一次會議,簡單來說,美國老大把日本小老弟欺負得太慘,然後日本叫了些人,壯了壯聲勢,過來求老大:“求您了,別讓美元再貶值下去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小老弟搖了五個人。去掉蠢萌的“意呆利”,和嗑藥磕大了的“加麻大”這倆完全是混子的傢伙外,剩下的三個人...
攪屎棍帶英,這不純純一個樂子人?!它就嫌熱鬧不夠大呢,怎麼會幫著你日本老老實實的穩定下來?!
再一個法蘭西,這就是一個有點小冷的知識了。法國通常而言,是資本主義裡最特麼不像資本主義的國家,甚至一度被稱為,偽資本主義國家...
法國是有國企的!雖然法國的國有企業佔全國企業的比重只有4%,但國有企業的資產,佔全國總資產的比例,卻能達到70%以上。
什麼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啊,什麼法國電力集團等等,到八十年代時,無論怎麼變動,法國這些國企每年貢獻的gdp,都能達到法國年gdp的40%以上...
從某種角度上說,像法國這樣的國情,他是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執行效率也高,人家悶頭搞搞自己的發展,有精力了,再去折騰一下殖民地,豈不美哉?!吃飽了撐得來摻和日本這些破事?
正兒八經,能和日本有共同目標,極度不希望美元再繼續貶值下去的,恐怕就只剩下一個聯邦德國了。而這...目前又是個半殘廢...
介紹了完成本次會議的出場角色,再看看背景...
隨著廣場協議簽訂後,老生常談的“j效應”作用下,美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而在美國的貿易逆差中,四分之三,由日本和德國共同完成。美國的日子不好過,日本和德國也不算開心...
蓋因,他們的實際出口量是在減少的。國內以本國貨幣為計價的生產總值其實是在下降,反映在經濟增長率上,85年時的日本年經濟增長率還有4.2%,到了86年時,就已經下降到了3.1%,同時德國的經濟增長率也被直接打到了2%左右波動...
與此同時,由於美元的快速大幅度貶值,導致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整個外匯市場都亂成了一鍋粥。劇烈的波動,不僅令市場對美元的信心開始下滑,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上,由於匯率的不穩定,影響也很大。誰也受不了,上午一個價,下午一個價吧?!
本來按上午的價格來算,我還能賺一百,結果下午匯率一變,得,倒虧一百...
在這種局面裡,阻止美元繼續貶值,成了大家都想的事情。只是強烈與否罷了,包括美國在內,美國其實也不希望美元在貶值下去了!但前提是,美國的目的達到...
美國的目的是什麼?
與各國類似,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就是各國政府的核心工作目標!
美國現在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原因在於每年都有大量的美元流出,導致能在國內投入生產的資金不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類比此前高利率時代的玩法...
提高利率就完了唄!把美國國債利率往上一調,那錢不就來了?
可問題來了,剛剛經歷過高利率時代,經濟蕭條的美國,這才剛剛看到一點喘息之際呢,又來一次高利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