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印度佬的潛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沙爾博士,晚上好啊!”
一路尾隨著高沙爾博士來到這棟教學樓的辦公區,卡特敲了敲門,吸引了辦公室裡,兩個正在說笑的人的注意。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副教授是個白人,而高沙爾博士則是印度人。一黃一白嘻嘻哈哈的場面倒是沒有引起卡特的驚訝,只是,這兩人...
像!
太特麼像了!
如果忽略膚色上的差異,這兩個人都是一副小方臉..還是那種,面部看上去有些塌陷的方臉,頗有點地包天的感覺。
當然,這兩人的地包天並不嚴重。倒也談不上醜陋,只是這個外在形象,留給卡特的第一感覺多少有點令人失望...
能來到這個辦公室找人,說明卡特的內心已經很意動了!
學歷,兩個人都是博士畢業,而且均出自名校。高沙爾博士更不愧是這年代的美國卷王模板,在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哲學博士學位後,轉頭又跑到了哈佛,攻讀工商企業管理的博士研究生...
僅看他和導師巴特利特的親近程度,順利畢業顯然也不是什麼難事...
人家都是雙學士學位,這貨倒好,雙博士學位...
能力,這部分沒法說。有能力的人,或者說能力得到了市場檢驗,被證實過切實有效的強人,人家不會樂意委身於一家小小的家辦,還是單一家辦。平臺太小!
只能說,相對而言,卡特認為這兩位身上的潛力很大!
理念部分,不再贅述,就說那位高沙爾...
印度人為何能在未來“佔領”矽谷?!
未來微軟的ceo納德拉,谷歌的的ceo克里希納,adobe,推特等,甚至不僅僅在矽谷。世界五百強企業裡,超過30%的企業ceo全是印度裔。
如此盛產ceo這種高階經理人,甚至比例都達到了駭人的地步,顯然已經不用開掛來形容了。碰巧,卡特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相關報道...
要說印度為何盛產ceo,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歷史背景。
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與中國頗為類似。都定下了工業強國的發展目標,要發展工業,自然少不了大力弘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
相當大一批理工類高校拔地而起,大量的印度工程師被培養了出來。但印度那地方嘛...
一直到未來2020年,都尚且有兩三億人處於無電力狀態。就這樣的環境,能消化這麼多工程師的結業嗎?!
於是乎,阿三們集體衝向美國。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美國為了吸引外來人才推出“h1b”簽證後...
有資料統計,號稱印度般清華的印度理工,超過70%的畢業生都會選擇留學或者出國就業。而這幫人的目的地,自然也是美國...
有技術,懂技術的印度人多了,能在美國這些企業裡站穩腳跟的人就多。這些人一多,人才基數就大,就更容易有印度人出頭冒尖!
而在這一部分原因之外,印度人普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幫人特別擅長處理複雜關係!
要知道,中國56個民族在世界各國來看都已經很多種多樣了,而印度,足足上百個民族混雜。亂七八糟的語言超過二十種,宗教信仰普遍流行的也有六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