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機緣呢?!

少了芝加哥的“龍場悟道”,此觀海,還能是未來那個觀海嗎?!

“布來克先生?布來克先生?您在想什麼呢,這麼入神?”

久久沒有聽到回應的觀海,看著面前那個魂遊天外的傢伙,忍不住開口叫了兩聲。

“就叫我卡特吧,我們年紀相彷...說起來,我比你應該還要小一點,如果一切順利,我得明年才能完成我的大學學業。”

笑容重新在卡特的臉上綻放,無論未來如何...

多結點善緣總是沒錯...

“剛剛我們聊到,你可能會去芝加哥工作了對吧?芝加哥...可有點不太平啊!你真的願意去那裡嗎?”

八十年代的芝加哥,有沒有獲得哥譚“美名”,卡特不清楚。但以犯罪率排名來說,如今的芝加哥,基本僅次於被譽為東部犯罪之都的巴爾的摩。並在阿爾·卡彭的精神引導下,逐步呈現出一種穩中向好,逐步前進的趨勢!

大有恢復昔日“榮光”的感覺!

和如今還沒有“魔幻化”,“新哥譚化”的紐約,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都不為過!

以卡特曾經的親身經歷來說,芝加哥如今也只是在城北的治安會好一些。城南等貧民區,那叫一個群魔亂舞:非主流塗鴉佈滿牆面、帶著鐵鏽的圍欄、喪屍般的癮君子、街邊隨處可見的“胡佛小屋”...

連酒店前臺都直接告訴所有客人:“非必要不要去城南晃盪,尤其是夜晚!必要也請不要去!”...

而很明顯,觀海哥的新工作邀請,用屁股想也能猜到,九成九的機率都不會在芝加哥城北的繁華地段。在這樣一個失業率高企的時代,治安良好、經濟發達的北芝加哥里的社群,什麼樣的高材生招不到?!

至於這,跨城跨州招聘這麼一個名不...好吧,小有名氣的黑人?!

摸摸下巴,卡特在猜:會不會就是因為看到最近的報道,感覺觀海這貨,應該比較容易獲得黑人好感,或者說,能在城南那種黑人聚集區裡...活得更久一點,省得麻煩,這才不遠千里,給在紐約的觀海發出了這樣一份工作邀請?

“還好吧,我知道芝加哥現在的治安問題不樂觀。可我畢竟是黑人,這可能是我的優勢!而且,走進黑人群體,對我來說,也算一種歷練!”

與卡特那複雜的想法不同,也可能是卡特沒看出來。

觀海哥表現出的狀態...他甚至在笑!

他甚至還能笑出來!

“雖然我參與過一些黑人權力運動,但客觀地說,我對黑人群體其實並沒有特別的瞭解。當年,一方面是熱血,一方面是身份認同。我和他們畢竟是同一種膚色,看到西方文理學院裡記載的那些黑人遭受苦難的歷史,我想要做一點什麼!”

“報國際關係,這種公共事業類的專業...我不想隱瞞我的志向,我想要在我短短的人生裡,做出點什麼對社會有所助益的事業。幾種因素疊加之下,我當年去了他們的集會,併為他們的示威搖旗吶喊...”

“可我還是沒有真正瞭解和理解他們。在夏威夷常住的黑人並不多,亞洲人和土著人才是夏威夷的多數種族,其次是白人!黑人通常只有1%,有時候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除了在雅加達跟隨我繼父生活的那段歲月外,我在夏威夷的日子,幾乎都是在學校度過。黑人...能上學,願意上學的並不多...”

“我的身邊,大量充斥著白人同學、亞裔同學,但唯獨沒有多少黑人同學。可我是黑人...”

“芝加哥或許危險,它總是被人傳為黑人黑幫的聚集地什麼的...但我不介意去看看,去看看真實的黑人群體是什麼樣?我有時候也在想,這份工作,或許可以讓我幫忙證明,他們沒有某些媒體描述的那樣...好像,膚色就是原罪一般,只要是黑人,就要麼正在犯罪,要麼在準備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