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 li?這個人...你覺得他能拿到金牌?”?

搶在體育賽事舉辦前,就簽下運動員的代言也好,商標也好...

這個操作,如今已經有了。

安娜並不陌生,但相比於人們熟悉的歐美國家知名運動員。卡特口中的那個“李寧”,就讓安娜有點迷惑了。

哪怕知道這弟弟的社交圈有點廣,但...你這也太誇張了吧?!平時也沒見你有什麼體育類愛好啊,怎麼連體育界的人士,你都有了解?

而且,放著一大群頗有知名度的運動員不去接觸。專門去找那個...在如今大多數美國人看來,和非洲蠻子沒多少區別的中國運動員簽約...

“當然,我在中國的時候聽說過他。我也去現場看過一些他的...額,表演!我對他很有信心...”

勉強扯了個理由應付安娜,卡特的腦子正在飛速運轉。?

對於84年洛杉磯奧運會,除了出現中國奧運第一金的許海峰外,李寧,或許才是這屆奧運會,除了彼得·尤伯羅斯外,最大的贏家!

三枚金牌,兩枚銀牌,一枚銅牌,一個人拿到六塊奧運獎牌,不說國內在此後出現了那個運動品牌李寧。就是在如今,他都是這屆奧運會里,獲獎最多的選手!

若不是李寧的存在,卡特對1984洛杉磯奧運會,也不會有什麼瞭解...

簽下他,卡特的目標自然也是李寧,這個品牌!

當然,卡特目標並不是在中國的李寧,而是後來的那個“中國李寧”!

在如今這個,大量美國人都對中國不瞭解的時候,正是一個最容易打造品牌價值的時機!

因為,陌生!?

想要把產品往奢侈品,或者輕奢品方向上靠,不僅需要一個好故事,需要名人效應的積累。最關鍵的一點,不能給客戶留有刻板印象!

這就好比,波司登的羽絨服...

一件加拿大鵝的羽絨服,用的還根本不是什麼所謂加拿大鵝的鵝絨,售價破萬,還被人瘋搶。而用料更好的波司登,賣到萬元級,卻差點被消費者噴到自閉一樣...

早年以耕耘大眾平價市場起家的波司登,在消費者的心理已經有了一個“平價”的價值錨定。他要是漲價,人們第一反應:吃相難看!

而與之對應的,波司登的羽絨服,在國外市場上。雖說高階品做得有點困難,但在中端羽絨服的銷售上,哪怕售價比國內還要高,但市場反應卻很不錯!

穿越前飽受“羽絨服焦慮”的卡特還思考過這個問題,除了什麼中國企業大多不會做品牌之類的原因外,資訊差的存在,卡特認為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陌生的品牌,價值錨定還沒有形成時,它賣得貴。消費者們,還會去思考思考,它為什麼賣得貴...?

話說回來,這時候做一個類似“中國李寧”的品牌...

資訊差,有了!

這個品牌,之前沒有人見過!別說美國人了,這會連中國人都不知道還有這個東西!

完全的一張白紙,就看你怎麼作畫!

品牌故事:好聽一點叫品牌歷史文化,難聽一點就是吹牛逼的噱頭...

神秘的東方文化啊!謙和內斂的東方哲學啊!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啊!

吹就完了!反正大部分人也不知道你這裡面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哲學、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