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如今的自己,富貴了!

但這個家鄉,卻不再是自己的家鄉了!

在自己曾經的記憶裡,武漢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回憶。可在卡特的記憶裡,這裡對他而言,應該是完全陌生的!甚至還比不上他曾經去過的京城。

而漢江平原上,那一處小鄉村裡的那兩個老農,還有他們的幾個孩子,更是和自己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想起曾經的家庭,卡特便覺得心煩意亂。

前世老爹的日子不好過,但好在最後苦盡甘來。房子有了,車子有了,從一個農村娃,讀書奮鬥成一位大學教授,社會地位也不低。可記憶的那個“聾子”爺爺...

卡特的心裡有點堵得難受。

爺爺的故事並不複雜,甚至說,他的整個人生都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甚至悲劇得有點喜感,用一句話總結便是:他總是能在歷史大勢的分岔口上,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正確地選擇出一條錯誤的道路:

其中最嚴重的一件便是在服了不知道是17年還是24年兵役後,轉業分配到了二汽。但由於一頭撞上全面市場化改革的浪潮,市場經濟抬頭。強烈且旺盛的需求推動各行各業收入暴增!

而幹部收入的改變卻還沒有到來,於是乎,在聾子爺爺的老爹,也就是卡特前世的太爺爺的召喚下,聾子爺爺拒絕了轉業分配,回了村裡,學起了木匠活...

後來的生活嘛,可想而知。

早些年還好,種種田,農閒時做做木工,倒也把老爹給供了出來。可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農村小木匠哪裡還有活可接?

偏生老爹那會又考上了碩士,前世的自己也降生了。更絕的是,老爹那會考上的碩士,還是自費的...

於是乎,剛剛過了沒幾年雖說不富貴,但好歹還算輕省的日子後,兒子家的事,又成了聾子爺爺的拖累。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伴去了城裡,照顧前世的自己,因為那會自己老媽既要供丈夫讀書,又要養活自己,還要供自己讀書,平時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沒有空照顧孩子。

經濟上,更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聾子爺爺看到了,自然也...

不僅時不時就扛著幾袋子田裡種出來的大米往城裡送,平時更是得在一個水泥預製板工廠裡,打預製板。那處農村的小工坊,卡特的記憶裡還有!

1米6左右個頭的爺爺,哪怕是大夏天的正午,都得扛著那塊比自己身體還要大的預製板跑來跑去。家裡也沒人照顧,為了省錢省事,常常是買一把糙米,中午燒點水,一衝一泡,敷衍吃了了事。

說來也是諷刺,種了大半輩子田的聾子爺爺一生中卻沒有幾次吃過自己種出來的大白米。不是送到了城裡,給孫子吃,也就是前世的自己,就是賣給了收糧的販子換點錢,還是花在了自己頭上...

小時候不懂事,只知道每次過年回農村老家,都是自己童年最開心的日子。平時老爹老孃不給買的零食,在聾子爺爺那,從來都是有求必應...

好不容易前世的老爹學業有成,苦盡甘來。學位從學士一路走到博士,也從助教一步步走上了講師、副教授、教授...家庭也不那麼拮据了...

可也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