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曼放下手裡的餐具,有些愕然地看著卡特。

這還真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是吧?

有這股勁,咋不用在學習上呢?!

“總會有的,其實我有了點小想法,比如,在紐約和芝加哥這兩座城市中間,鋪設這麼一條光纖通訊訊號...”

“全美看下來,似乎除了軍方,也就華爾街那幫金融從業者們,會對時效性有著強烈的追求了吧?而且,他們也有錢消費...”

“除非你把這條線路拉到倫敦,或者拉到加州...”

弗里曼搖搖頭,並不看好卡特這個想法:

“芝加哥到紐約的資訊傳遞,延遲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為了那麼一點點,細微的,可能都感受不到的通訊加快,為此付出大量的成本,哪怕是華爾街都不願意幹!”

“可你說的是電話交易啊!納斯達克那邊可是用的電子交易系統,對電子交易來說,這就是計算機通訊領域了啊!”

對比傳統的紐交所,卡特心裡的目標,打從一開始就是納斯達克...

想想s370,發一份文件到紐約都需要近5分鐘的時間,即便交易指令可以被編碼壓縮,但算上解碼時間,從芝加哥傳送一份交易指令到納斯達克的電子交易終端上...

這個時效,在82年時,起碼也得3分鐘以上吧?!

如果換成光纖通訊,那麼這個時間...

“這個暫時不著急,我已經安排人去納斯達克的交易大廳調研了。看看各大交易所之間的,指令傳遞時效性,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是有點像賭一賭的...”

“不過正如教授你說的那樣,這個投資太大,如果沒有比較足的把握,我暫時是不會擅動的。”

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距離,聯通美國兩大最主要的交易所,金融業發達之地。前景有,但投資,參考一下sr166高速公路,一百多公里,得幹進去三個億...

想要修這麼一條光纖管路,聯通兩地,這沒個小二十億,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可如果真的能做到在資訊互動效率上,質得飛躍,那麼這一條光纖管理的價值,將比一般的石油管路都要值錢!

裡面流淌的那就不是光訊號了,是特麼黃金!是美金!

“你打算修一條從芝加哥到紐約的光纖通道?這...玩得太大了吧?”

不光弗里曼兩人質疑卡特這一想法,高錕教授聽了也忍不住咂舌。

人家修個十來公里,試驗一下也就差不多了,您倒好,上來就翻一百倍...

“是有點大,所以開始可能會小一點。比如,修一條聯通波士頓的,看看效果...這個只有340公里,估計十億美金以內,就能拿下!”

“不不不,我是說,現在市場上你都找不到這麼長的光纖管路。過長的距離,中間的損耗,包括一些意外損傷之類的情況,都是無法預計的。”

“你要不先像芝加哥那樣,或者李博士他們正在準備的‘八二工程’那樣,先修一個十多公里的通訊工程,試驗試驗,先跟著學一學,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