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光纖的應用(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光纖的研究,你可以看看1966年ces kuen&n發表的論文《用於光頻的光纖表面波導》。在通訊,尤其是光通訊領域,這篇文章的地位就像基石。在這篇文章裡,不僅分析了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以實現光通訊的可能性,認為可以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傳輸,並且還設計了通訊用光纖的波導結構。”
“ces kuen kao教授認為製造通訊用的超低損耗光纖辦法就是可以透過加強原材料提純,再加入適當的摻雜劑,就可以把光纖的損耗係數降低到20d以下。而在1970年,康寧玻璃的三位技術人員,就成功地透過這一理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根低損耗石英光纖。”
“1974年時,貝爾實驗室在康寧玻璃的光纖製品基礎上,開發出了用於製備低損耗光纖的生產技術汽相沉積法,將損耗率從康寧玻璃的20d降低到了1d。1977年時,同樣是貝爾實驗室成功研發出了壽命可達100萬小時的半導體鐳射器,光通訊技術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鐳射器,即訊號傳送與接收裝置,還有低損耗光纖,即穩定的傳輸通道,均被攻克。同年,第一條光纖通訊系統在芝加哥進入試驗性執行,傳遞速率達到了45mbit/s,話路672...”
弗里曼教授在介紹這些內容時,顯得格外感慨,甚至有些激動。對於這個紮根於通訊網路研究的教授來說,那條光纖,就是他曾經無數個日夜為之期盼的東西...
而對卡特來說,這年頭就有傳輸速度達到45mbit的光纖,這屬實有點突破了卡特的認知。畢竟想想過去,千禧年後的早期,自己能使用的上網途徑都還是慢到離譜的撥號上網。
雖然卡特也知道,77年在芝加哥投入使用的那條光纖線路,只能說還是實驗室產品,距離市場化還有不短的距離,但...
砰砰直跳的心臟,已經昭示了卡特此時的不平靜...
“是成本太高嗎?”
“沒錯,光纖,你可以理解為一種及其細微的柔性玻璃管。光訊號進入其中,就好像就進入了一個全是鏡子的管道中,在全反射作用下,光訊號只能從管道的另一端出來,被鐳射器捕捉。以此完成資訊的傳遞。”
“想要製備這樣一根,及其細小的玻璃管路,還得考慮它的鋪設施工,起碼不能被輕易損壞,這個成本...鋪設一公里的光纖管道,那個價格,不會比修一公里的高速公路要低。”
“想要在全美建設這樣一個龐大的資訊高速公路,你覺得,這是你個人能做到的事情嗎?”
“那自然不行!”
卡特連忙搖頭...
貴到這個程度的建設費用,別說自己了,就是家大業大的電信壟斷巨頭att,現在也沒有這個魄力敢孤注一擲地往這個方向上砸錢。
而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麼,第一條運營的光纖線路1977年就出現了,而未來一直到近三十年後,才正式發揚光大...
“謝謝你教授,我想我瞭解的已經足夠了。雖然,我可能現在沒有這個實力來做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但我會為之努力,並在未來,在這項事業中發揮出自己的貢獻!”
“哈哈,這很好!不過既然是,要在通訊領域裡發光發熱...錢固然重要,但人...怎麼樣,要不要考慮修一下我的課程?後面來我這裡讀個碩士...”
卡特:???
“不了不了,我...”
“你不想再接觸接觸這個大傢伙了嘛?還有那片廣闊的天地?跟我學習,你的老師可不止我一個,瞧瞧...它的背後...”
“麻省理工、哈佛、加利福利亞大學、布朗大學、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