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特麼是正常的情況,而美國之前...很多年的情況都不正常!

從1973年的6.2%開始,到74年的11.1%,75年的9.1%,76年5.7%...一直到1981年10.3%...

近十年的高通膨下來,傻子才敢把錢往銀行存!

卡特簡單算了一筆賬,假設以十塊錢為例。1973年10美元就能買到的東西,到了74年就需要花費10.62美元;75年需要11.79美元;76年需要12.87美元;77年需要13.6美元;78年需要14.49...到今年時,則需要驚人的21.725美元才能買到1973年時,10美元的東西!

不到十年時間,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下跌超過了足足一倍之多。如此誇張,且持續長達近十年的高通貨膨脹時代,或許前兩年,還有人反應比較慢,會覺得危機只是暫時的。為了應對危機,提高自己及家庭的抗風險能力,選擇將錢存進銀行的話,那麼九年下來...

或許只有破罐子破摔,這個形容最為準確了吧?!

瘋狂的貨幣貶值下,反應再遲鈍的人,應該也能明白:把錢存進銀行,還不如拿來買麵粉...額,真正的麵粉,可以吃的那種...

好歹,麵粉還能放許久呢!

所以,眼下道格拉斯的情況,和正常情況下截然相反。在這裡,居民存款規模上漲,非但不是一種負面訊號,反而是正面的。

因為人們正在慢慢相信,市場在恢復穩定,自己存進銀行的錢,不會今天進去的是奧迪,明天出來的是摩托...

也可能是在前兩年,危機最重的時機,道格拉斯保住了他們的口糧,保住了他們的溫暖,這得以讓他們對這個城市產生信心與歸屬...

那麼,如果按這個思路走下去,當居民恢復對市場的信心後,下一步可能到來的是什麼?

“消費!”

卡特的嘴裡輕聲,且堅定地吐出一個單詞。目光看向農田的遠處,隔壁的布來克大道上,工程機械正在轟鳴...

點點屋舍,零星散佈在面前那片廣袤的農田上...

“古德曼,你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說,五年後,這裡將會大變樣嗎?”

“沒錯!除了一些生產力有限,但可能第三產業發達的小國家的市場,包括城市發展是由供給決定的以外,任何一個大市場的發展,其導向因素一定是因為消費!”

“有人消費,就有人生產!消費越多,則供給側擴大產能,更多的僱工、更多的進購生產裝置。一個產業鏈裡的供應端,往往又是另一個產業裡的需求端。而串聯起這一條又一條產業鏈的終端,就是我們美國,乃至世界上數以億計的消費者!”

“太遠的東西,暫時和我們沒關係。但就道格拉斯這座小城來說,我們不是剛剛消化掉了一萬多新增居民嗎?這批人,其實都還沒有完全消化掉,因為他們的消費能力還沒有恢復!”

“等到他們的這部分能力恢復,到時候市裡會多出來的餐廳、公共交通、娛樂設施、教育、醫療等等...各行各業都會有相應的增加...”

“不要小看這一點加碼,我們還有曾經的居民...那些扛過了大蕭條時代的居民!”

“他們,就是我們,我們這個城市發展的源動力!”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