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來克先生,請問您那邊現在準備得怎麼樣了?關於酒店裝修設計這一塊,有圖樣了嗎?還有貴方派遣的董事長人選...”

“您當初挑選的門店已經全面完成了破拆工作,下一步就是重建了。可是設計圖,我們已經等了兩個月了,如果一直不開工,那些老店員們的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一通跨過大洋的電話,讓卡特忽然意識到,距離自己從中國回來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基建狂魔天賦正在覺醒的中國人來說,兩個月...

拆幾家低矮門樓,那不是小兒科?估計九月中旬就拆完了,接著硬是等了快一個月,才會有這通催促自己的電話...

管理者人選,酒店設計圖...

“瑞克,我明天出去一趟...”

“去哪兒?”

“華盛頓...”

···

···

酒店經理,如果不考慮工作經驗的話,解決起來並不算困難。剛剛從耶魯管理學院那招募了一名mppm的卡特,與學院院長湯普森教授來往正密呢,拜託對方給自己介紹一個合適的管理者,根本不是大問題。

即便是需要派駐國外,那無非就是薪資問題。花錢能解決的事情,通常都不叫事,比較麻煩的就是那個裝修設計圖...

老實說,這事也可以花錢解決。只是卡特心中有顧慮:

完全找美國人設計,卡特擔心設計出來的裝修風格會在中國,還是八十年代的中國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可要是完全找中國人來設計,卡特又擔心其理念問題,將好好的酒店,給折騰成了旅館,完全脫離自己的差異化經營思路。

這個顧慮讓卡特遲遲沒有妥善地解決好這件事,後來忙碌起來,這事便被疏漏了。也同樣得益於這個考慮,卡特忽然想到了一個人:林瓔!

兼具美國人的見識與華人的身份,其本人也是建築專業的科班生。這個身份,履歷彷佛就是為了這事量身打造得一般,契合度沒有100%,也有90%!

在結束通話大洋彼岸的電話後,卡特立馬就確定了自己的行程。並在第二天,辦完請假手續後,踏上了前往華盛頓的航班...

···

···

“設計酒店的裝修?我...抱歉,我最近沒有狀態完成這個設計,而且那也不是我的強項。”

與卡特想象中的場景不同,當聽到自己的來意與需求後。初出茅廬的林瓔即沒有慎重思考,也沒有欣喜若狂,反而大搖其頭地拒絕道。

“狀態不太好...是因為紀念碑的事情嗎?還是那個叫什麼來著的傢伙,又過來騷擾你了?”

考慮到設計圖的需求十分急迫,卡特不打算就此放棄。而是進一步爭取道:

“你真的不想聽聽報價嗎?雖然我知道你暫時不缺錢,我也給不出那個紀念碑設計頭獎的三十萬美金,但十萬美金,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