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這孩子看得順眼...

但光看個人資訊,海倫並沒有發現他和別人哪裡不一樣...

“下面是他的高中成績單以及標準化考試成績單,第一個引起爭議的地方就在這裡。該申請者的的高中課業成績一直不錯,SAT考試的分數也很高,1680分。”

“按理來說,這樣的高分學生,應該是會參加多科標準化考試的。但他沒有,只有一份sat成績單,在打電話諮詢大學理事會後,得知,這位申請者也僅僅只參加過上個月的一次sat考試。”

“你是懷疑這個成績有問題?”

看到在卡特的成績單旁邊用小紙片做得標註上那個大大的問號,海倫太太提出疑問。

“彆著急,曼寧教授。這個小傢伙身上的驚喜可不少...”

院長戴森嘿嘿一笑,示意海倫太太稍安勿躁。從那輕鬆的神態上看,海倫太太似乎感覺到了什麼:

戴森似乎對這個申請者很看好?

“沒錯,曼寧教授。除了這一點外,他的校園活動記是一片空白!也就是說,他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校園晚會、任何一次運動會、甚至連體育課程的記錄都是空白...”

好傢伙!

海倫老太太內心直呼好傢伙。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傢伙,成功引起了海倫太太的好奇心:

“請繼續,埃布森女士。”

“下面兩項,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一個是他的essay,另一個則是推薦信。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申請者除了擁有我們60屆校友吉姆·羅傑斯先生的推薦信,他還有當地市長的推薦信,以及一封可能是裝錯了的,來自普林斯頓畢業生約翰·博格爾的推薦信。”

“他的校外活動記錄,幾乎都是來自這幾封推薦信的拼湊...”

看著推薦信邊夾著的備註: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銀行家?目光毒辣的金融投資者?連鎖快餐品牌的創始人?

這些幾乎完全不可能出現在一個18歲的學生仔身上的標籤,令海倫老太太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向埃布森伸出手:

“請給我看看推薦信原文,可以嗎?”

“當然,曼寧教授!”

拿到推薦信後,海倫太太迫不及待地開啟其中第一份。

“尊敬的耶魯招生官先生/女士:”

“懷著萬般不捨的心,我寫下了這一段文字。如果要我對推薦卡特·布來克先生去耶魯就讀一事做個總結,我只想說:‘你們撞大運了!幸運的耶魯!’”

“我們這裡是一座小城市,我與卡特的父親相識多年。我親眼看著他從穿著開襠褲的孩童,成長為如今展現在你們面前的英俊小夥。他樂於助人,團結友愛的品質令我印象深刻,在他孩童時期,便常常為弱小者挺身而出。到了今天,這一品質更是得到了百倍的放大...”

“那是1979年,接近年末的時候。經濟窘迫,我們市裡失業的人越來越多。無能的我迫於無奈,找到了剛剛從他不幸過世的父親手裡接過儲蓄銀行的卡特。我問:‘孩子,你看,能幫幫他們嗎?他們需要麵包...’”

“他拍著胸脯說:‘我會的,這是我的責任,羅伯叔叔’,他沒有撒謊!在他從我這裡領到任務之前,他就已經開始為市民們默默地奉獻了。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