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

李明開始了忙碌了起來。

學堂開設自然不僅僅只需要人,還需要場地,需要教材。

不過這些問題倒是不大。

以少府目前的資本,直接就可以買地建樓。

有著鋼筋水泥,外加工程隊,建設起來並不會太過花時間。

畢竟如今的學校也不需要像後世那麼複雜,一棟兩三層的樓,十幾個房間就可以作為一個學堂,建造起來自然就要容易很多。

哪怕是教材問題。

也很好解決。

簽到之中,什麼都有。

啟蒙讀物自然也有。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最好的啟蒙讀書。

這三本作為華夏最為傳統啟蒙教材,在古代經典當中,更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其中取材典範,包括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兩宋以後,這三本就已經成為了華夏啟蒙讀物。

如今拿出來自然可以。

雖說百家姓拿出來也許有點問題,可三字經和千字文問題卻並不大。

再加上有著紙張的生產,教科書自然不會是什麼問題。

而且李明可沒有忘了,還有四大發明之中的另外一樣。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在歷史上直到北宋慶曆間的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在這個連凋版印刷都還沒有出現的時代,活字印刷的存在甚至足以讓整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

只是這一刻並沒有人知道。

少府之中。

在李明的指揮之下,第一個活字印刷的活字逐漸成型。

相比於歷史上最先出現的泥活字不一樣,這一次李明直接跳到了鉛活字。

幾天的時間,以少府頂級的工匠水平,這一點並不會太過困難。

凋刻最難的問題在於反凋,可華夏的工匠別說反凋了,就算是在大米之上凋刻都能夠做到,這一點自然不是什麼問題。

不過三天左右,五百個常用漢字就已經弄出來了。

接下來只需要補充漢字就行。

而活字印刷也隨即開始了。

一個個的漢字被找出。

隨後開始了拼湊。

李明首先印刷的就是三字經,和千字文。

油墨被沾上,按下,上好的竹紙之上開始有著一行行的文字呈現了出來。

三字經一千一百四十五個字第一次印刷的時間差不多用了大半天時間。

當第二次印刷開始,卻僅僅只需幾分鐘就夠了。

在這一種高效之下,僅僅在當天,三字經印刷出的數量就超過了數十本,第二天更是直接到達幾百本之多,一連印刷了三天,三字經的數量就超過千本。

隨後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