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土豆還能夠保持畝產八千斤以上,這五百斤土豆就足以產出兩萬五千斤土豆。

而且相比於北方的天氣,南方僅僅只需要四到五月就足以收穫了,速度無疑要更快。

若是準備的好,別說一年三熟了,一年兩熟無疑能夠輕鬆的做到。

而當第三次再收穫,土豆的擴散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對此李明還是很期待的。

不過如今的他也註定不可能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土豆身上。

便宜老爹給他目前最為迫在眉睫的還是水庫的建設問題。

所以在安排了土豆之後,他的心思也再度轉向了水庫之上。

兩個月的時間下來。

水庫建設的籌備已經逐漸完成。

首先建設的方案被確定了。

其次,高爐鍊鐵的鋼鐵產量也積累超過了五十萬斤,雖說和後世相比不值一提,可在這個時代,面對的也只是灞河,並非是渭河,更不是黃河,已經足以滿足這個時代水庫建設的所需。

特別當工部眾人和少府眾人檢視了整個灞河,確定了水庫位置之後。

這一個問題更不是什麼問題。

灞河,古名滋水,發源於秦嶺北坡藍田縣灞源鎮麻家坡以北,流經灞橋區、未央區,在長安未央、灞橋區之間匯入渭河。

工部眾人選擇的水庫地區就是未央、灞橋區之間。

這一處。

水流到達如今已經逐漸平緩。

龐大的平原已經足以洩掉整個灞河水流最大的衝力,在這裡修建一處水庫。

足以平緩灞河進入渭河的水流,不僅僅可以解決灞河的問題,還可以一舉解決渭河的問題。

相比於其他地方,這地方無疑是最好的。

雖說修建的面積要更大。

可所需要的材料結構要求也要低了很多。

以目前的情況足以完成了。

少府。

人員逐漸匯聚。

連秦懷道和程處亮也在半個月前趕了回來。

他們的旗下,從原本的兩千人,到現在已經再度恢復了一萬人。

而且這一萬人和之前的一萬人可不一樣,是真正能夠完全投入生產生活的勞工。

失去土地的他們,少府的待遇幾乎不用想就知道如何選擇。

而對於秦懷道和程處亮來說,這一刻他們無疑有一份不同的體驗,也沒有最開始的牴觸。

“在這裡修建,工期是否有點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