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父皇缺錢,大唐可不缺錢(第2/4頁)
章節報錯
或者說一個群體身上。
微微的停頓了片刻,在李世民急切之中,李明才緩緩開口。
“父皇,您可想過,大唐並不缺錢,缺錢的僅僅只是大唐百姓,與您?”
話語緩緩出聲。
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內容卻足以讓李世民身軀不由一顫。
“十四你的意思是?”
帶著一份試探性開口。
“據兒臣所知,七宗五姓,最久遠的一家是從春秋傳至下來,漢代得以興榮,其擁有的財富到底有多少?”
“另外,大唐商賈行走於南北,進行著那貨值之物,其財富又有多少?”
話語悠悠,可說出來的內容,卻讓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不由對視了一眼。
“十四,你的意思不會是從他們身上獲取吧,這恐怕不行!”
“世家豪族不用多說,其支系盤根錯節,不可輕動。”
“至於商賈,雖然可取一時所需,可若是真這麼做了,恐怕是殺雞取卵,天下貨值之物恐難以流通。”
聽著李明的話語,李世民不由搖搖頭。
說真的那一瞬間他還是怦然心動的。
可很快還是放棄了這一種誘人的想法。
世家豪族不用說,目前剛剛登基的他並不適合輕動,商賈雖然可以隨意拿捏,可一旦動了,漢武帝的前車之鑑還在那裡呢。
由於常年的戰爭,漢朝國庫空虛。
文景二朝的結餘也徹底耗空,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漢武帝將目光放在了商賈身上。
先是贖罪令,隨後是“算緡令”與“告緡令”。
所謂“算緡”,其實就是財產申報制度。漢武帝要求全國所有商人,主動向朝廷彙報自家的財產,然後再根據財富值大小繳納相應的稅款。
所謂“告緡令”,則是讓百姓們向官府告發商人隱匿財產的事,一經查實便沒收商人全部家財,然後官府與告發者再平分查抄來的商人財產。
其收益無疑是喜人的,“得民財務以億計,奴隸以千萬數”,田地則“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國家財政缺錢的狀況一下子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可後果也是極為巨大的。
整個漢武末期,百業蕭條,十室九空,商賈不再溝通南北,整個大漢的體系近乎於崩潰。
有著前車之鑑的李世民,自然知道不能這麼做。
而聽著便宜老爹的話語,李明都不由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自己老爹。
自古能知道韭菜不能隨便割的也沒有幾個人,自己老爹竟然會有著這麼先進的認知。
不過也只是詫異。
李明說這些,自然不是想讓自己便宜老爹,找世家豪族,豪商巨賈去搶錢
這一點在唐初的確不適合。
唐朝的根基可不穩,李世民敢這麼做,這些世家豪族絕對不介意,再來一次隋末大亂。
所以,在李世民搖頭之後,他的聲音很快再度而起。
“父皇,你覺得若是以皇家名義舉辦一場長安拍賣會,父皇還親自參加,能否吸引世家豪族,豪商巨甲?”
“而他們既然來了,還怕無法從他們身上獲取到足夠的錢財嗎?”
“五百萬貫也許不敢保證,可一百萬貫應該很輕鬆。”
話語帶著詢問,說出來的內容,卻是再度讓李世民有些茫然了起來。
“拍賣會,那是什麼?”
沒有等李世民詢問,長孫皇后就是率先開口詢問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