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強也沒有磨嘰,三兩句問好以後,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們學校有個叫方辰的學生,你認識嗎?”

“方辰,你問他幹嘛?”

劉士強聽寫口氣,馮玉堂知道這個方辰。他心中大喜,同學多就是好,全國知名的高校,他多少都認識一點人。

“你認識那好,他是大幾的學生?是不是跟著哪位教授做研究?”

劉士強覺得哪怕方辰個人的科研能力很強,但是一個本科生寫出來這樣的論文,在學校裡面一定有他的引路人。

這個引路人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可能更深入,劉士強不僅要和方辰聊一聊,他還迫切地想要和方辰的“導師”談一談關於石墨烯的想法。

聽到老同學這樣問,馮玉堂想了想。

方辰不上課好像在做一個院級課題,這位華科院的教授親自打電話來問,事情透露著一絲詭異。

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

“你先說找他幹什麼?我再回答你剛才的問題。”

對於老同學的犟脾氣他是知道的,不想浪費多餘的時間,劉士強只好說道:

“最新一期的物理學報你看了嗎?上面有兩篇論文是他寫的。”

馮玉堂受驚了,雖然和方辰交談了一節課以後,知道他理論知識掌握的很好,但是一個大一剛進校門的學生就有發物理學報的水平?

他不敢置信,馬上開啟網站,很快看到最新一期的物理學報上連續兩篇論文的作者都是金城大學的方辰。

對論文表示興趣的馮玉堂直接掛掉了劉士強的電話:

“我先看看論文,等會兒給你打電話。”

馮玉堂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態物理,雖然沒有在石墨烯領域做過相關研究,但是論文質量如何,他一位老教授一目瞭然。

這篇論文真的是那個臉上看起來還有些只稚嫩的大一新生方辰寫出來的?

馮玉堂花了半個小時,認真觀看了論文以後,把這條訊息發到了應用物理教學組的微信小群中。

“各位老師,最新一期物理學報,我們學院大一新生方辰連發了兩篇論文。”

並且附上了截圖,作者金城大學方辰的字樣非常清楚。

“就是那個天天請假的方辰?”

幾個給大一學生授課的講師和教授全都被這個訊息炸了出來。

本科生髮表物理學報,而且還是連著的兩篇?

什麼時候物理學報的門檻這麼低了?

輔導員鄭微也有些驚訝,她是和大一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了,對於方辰接二連三的請假,她很不舒服。

但是看到方辰竟然發表了兩篇中文核心期刊,她才明白過來,怪不得他要經常請假。

鄭微是物理學碩士畢業,她目前28歲的年齡,也只在這個水平的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而且還都不是一作。

方辰發表的論文裡面只有一個作者,可見他在科研方面的實力要比鄭微這個輔導員強上不少了。

為了確保萬一,鄭微還在學生系統裡面搜尋。

金城大學名叫方辰的學生,本科加研究生只有兩位,另一個學生大三,是美術專業的學生,肯定寫不出石墨烯方面的研究論文。

這兩篇論文的作者那隻能是物理學院的方辰了。

一瞬間,方辰在鄭微這裡的評價從負分變成了滿分,看來以後要和這位同學處好關係。

說不定還能混幾篇sci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