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救走許敬宗的那夥蒙面人,玄苦只知道他們是光頭,可以肯定不是官府中人,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李復也很詫異,前段時間,李復主持全國寺院、道觀的重修、重建工作,對僧人、道士大致都有所瞭解,那裡馬上就進了寶雞縣境內,李復想了想寶雞縣四周沒有什麼有實力的寺院,難不成這許敬宗還有江湖勢力?

許敬宗與那夥人究竟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無人知道,只是李世民很快接到了許敬宗被截殺的奏摺,奏摺中寫道賊人武藝甚好。

看著奏摺,李世民內心寒意頓起,太子靈前要誅殺許敬宗,他是知道的,難不成是太子所為?

用晚膳的時候,李世民將太子找來,長孫皇后去世之後,父子二人沒有再安安心心一起吃晚飯了。

這頓飯吃的異常沉悶,兩個男人此時在思念同一個女人,情到深處竟不覺開始拭淚,太子更是哽咽起來。李世民拍了拍兒子,開解道:“父母終會老去,早晚都有這一天,你是將來的國主,要懂得孰輕孰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太子低頭拭淚,沒有答話。

李世民接著說:“我聽大臣說,你在你母親靈前竟要提劍斬殺許敬宗,這可不是一個國主該有的氣度和風範啊!”

太子抬起頭,冷冷的盯著李世民,咬牙道:“不殺此賊,難消我心頭之恨,我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飲其血,食其肉。”

李世民心真的顫抖了,當時李世民將許敬宗貶到洪州之時,太子便打算死諫李世民殺了許敬宗,被長孫無忌給攔住了,太子一怒之下將結婚時李世民賞賜的陰陽合和瓶給砸了。李世民念他思母過度就沒有追究,看來截殺許敬宗真是太子所為啊!這孩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沒有氣度?

李世民努力剋制了情緒,耐心說道:“你將來坐擁天下,就該胸懷天下,許敬宗靈堂發笑罪不至死,你按照自己的性情隨意處置朝臣,這哪裡是明君所謂啊,怎麼服眾呢?”

太子輕蔑地冷笑一聲,沒說話。

李世民見太子這個樣子,火氣一下上來了,說話聲音不免高了許多,“怎麼?你不服?”

“說我按照自己的性情做事?你難道沒有?《高祖實錄》裡邊誣衊息王及其舊臣難道不是你按照自己的性情寫的?你這是明君作為?”

聽太子這麼說,李世民是真繃不住了,息王是他的逆鱗,任何人不能觸碰,他噌的站起來了,大吼道:“混賬東西,什麼時候學會那你老子開涮啦?滾!”,李世民羞愧了,所以憤怒了。

太子也不示弱,起身拂袖而去。

李世民看了看長孫皇后坐的位置,眼淚就下來了,喃喃道:“你看見了吧,你這才剛走,孩子就不聽話啦!這是要氣死我啊!”李世民連夜把太子三位老師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宣進了宮,嚴厲斥責一番,埋怨他們平日裡對太子疏於管教,太子要反了,嚴命他們以後對太子嚴格要求,時時勸諫。三人當即表態,以後一定時時勸諫太子,雖死方休。

李世民雖是一代明君,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爸爸,錯誤的教育方式使父子二人的間隙越來越大。

再說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這三個人,也是一根筋,自從李世民召見之後,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把勸諫變成了找茬,一個比一個狠,而且越是在人多的時候,也是不留情面,哪怕太子說錯一句話,就能給扯到有失國體。

太子此時雖然已成婚,但是年齡正處在青春期,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足疾也越發嚴重了,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奉行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思想,開始與李世民對抗了。三位老師不讓他幹啥,他就幹啥,把三個老頭氣的乾瞪眼。可能是年齡相近的緣故吧,現在唯一能跟他說上話的就剩李復了。

三個老頭見管不了太子,就到李世民那告狀,李世民也是腦門疼,父子倆關係急轉直下。接著發生一件事,讓父子關係直接降至冰點。

長孫皇后死後沒多久,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有個叫武則天的小姑娘長的挺漂亮,一詢問知道是應國公武士彠的女兒。

李世民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就把武則天召入皇宮臨幸了,封了個五品才人。

太子知道武則天僅14歲之後,略微有點失落,主要是長孫皇后才過世不久,也算屍骨未寒,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找了個比自己還小的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