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水渠貫通,兵發韓國(第2/4頁)
章節報錯
嬴政的鼓槌用力打上牛皮大鼓,隆隆之聲震盪在峽谷之中。
“秦王定名,引涇河渠為——鄭國渠!”李斯正式宣呼了河渠名號。
“鄭國渠年,秦王萬年!”吶喊聲浪頓時淹沒了峽谷山塬。
一時平息,李斯聲音復起:“河渠令開渠放水!”
宣呼落點,四名軍士抬著一張軍榻出了幕府,山塬人眾立即肅靜下來。
此時,中山峰頂的大旗遙遙三擺,表示引水口已經一切就緒。
只見佇立在將臺上的鄭國像一段黝黑的枯樹,凝目遠望峰頂龍口,緩緩舉起細長的探水鐵尺,猛然奮力張臂,砸向牛皮大鼓。
鼓聲一響,李斯立即飛步過去,張開兩臂攬住了搖搖欲倒的鄭國。
“水,過山了……”鄭國黝黑的臉猛然抽搐。
“鄭大人醒來,水頭來了!”李斯搖著鄭國,說不清是哭是笑。
中山峰頂一陣號角一陣轟鳴,隆隆沉雷從天而降,瓠口峽谷激盪起漫天的白霧黃塵,一股濃烈而又清新的土腥水汽立時撲進了每個人的鼻中。兩岸萬千人眾的忘情吶喊伴著龍口噴激飛濺的巨大雪浪,轟轟隆隆地跌入了瓠口,衝向了峽谷。
鄭國猛然醒轉,忽地起身一吼:“水雷如常,涇水渠成!”
一句未了,鄭國又搖搖欲倒。李斯堪堪扶住,趙高已經飛步搶來,雙手一抄便要托起鄭國去行營救治。
鄭國卻倏地睜眼:“不,老夫還要走水查渠!”一句話沒說完,人已經直挺挺從趙高臂彎掙脫出來。嬴政大步走來,聽李斯一說。他立即高聲下令:“趙高,準備車駕!”
“諾。”
清澈的涇水翻卷著巨浪撲入瓠口峽谷,漫漫人群便開始由渠首漸次發動的歡呼奔跑,不疾不徐,一浪一浪地伸展到山外,伸展到茫茫乾渠。
水頭一入乾渠,趕水頭人群便有了種種樂事,歡笑喧嚷聲連綿不斷。
這鄭國渠是漫漫四百多里的長渠,趕水頭事實上便成為一種腳力競技。雖說因不斷分水於一些主要支渠,乾渠水頭的流速並不是太急。
然而,終究也得人緊步追隨才能追得上。乾渠兩岸的大多人,都是趕水頭趕到自己家鄉田園的地界,便迴歸鄉里趕渠水入田的喜慶去了。
水渠一通,意味著嬴政可以向山東六國開戰!
————————————
韓王沒有召集任何大臣商議,更不敢向秦國追究韓非的死因,便下詔將韓非安葬在了洛陽北邙山。
這是天下最為堪輿家讚歎的陵墓佳地,韓國王族的公子大多都安葬在那裡。洛陽雖然已經成了秦國的【三川郡】,但對三晉的這方傳統墓葬地還是不封鎖的。葬禮之時,韓王安親自執紼,所有韓國王族大臣不管平日如何咒罵韓非,都來送葬了,人馬雖不壯盛,也算得多年未見的一次隆重葬禮。
葬禮上,紅蓮公主心如刀絞。
“九哥哥,你答應過我,回來的時候給我帶禮物,你騙人!”
在數十里外的山巔上,衛莊持劍而立,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殺氣。
他的記憶飄回到數月之前。
“衛莊兄,我此去恐怕凶多吉少,如果出了意外,紅蓮就交給你照顧了。”
“我沒興趣!”衛莊當場拒絕。
“不要那麼不近人情嘛,你可是【流沙】的利劍,也是我最信任的人。”韓非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你不是和嬴政神交已久,替他做事就可以活下去。”
“不。”韓非搖了搖頭,堅定的道:“我不會背叛韓國。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