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歃血為盟,亂世烽煙(第1/3頁)
章節報錯
秦王政繼位後,呂不韋依舊採用遠交近攻策略,五年間攻魏四次、攻韓三次、攻趙一次。黃河以北,全部佔領韓【上黨郡】,並重建【太原郡】。切斷了燕、趙與魏、韓間聯絡,並在戰略上造成對趙、魏、韓三國側翼包圍態勢。
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煖指揮。秦新佔區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穩定。進攻開始順利,深入至函谷關內,距秦都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史稱——蕞之戰。
御書房,嬴政和一種武將看著面前的沙盤;有劉伯溫、嬴成、王賁、以及其他一些文臣。
五國雖然決定合縱,可等所有人集結,最少也要一個月,何況運送糧草以及中間的路程,又需要不少時間。
秦國完全有時間提前做出部署。
“根據以往的交戰,五國深知,要想吞沒秦國就必須攻破函谷關,這是最直接,又有效的途徑。可我們的目的在於要徹底殲滅五國精銳,因此關口不必囤積重兵。”王賁道。
“據情報可知,此番聯軍的主帥乃龐涓後人龐煖。他必然知曉,函谷關易守難攻。我如果是他,只會派重兵同時進攻多個城池,形成壓力,同時派遣一支精銳騎兵,繞道蒲阪,南渡黃河,迂迴至函谷關後,直奔蕞城!”劉伯溫拿著一根杆子,指出一條路線。
“既然是輕騎,以蕞城的守軍可以輕易殲滅!”李信說道。
“問題就處在這裡,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實力強大的軍隊裝作實力弱小,實力弱小的軍隊裝作實力強大,也是一種迷惑敵人的詭道。他完全可以舉起其他幾個國家的旗幟,造成一種虛假聲勢,使得我們軍心渙散。皆時,便可直搗咸陽!”
歷史上的龐煖也確實是這麼打的。
嬴政點點頭,“相國言之有理。下詔:將大秦境內的所有六國士族、質子收押起來,防其裡應外合;同時命王翦、龍右、蒙武,暗中調集大軍,全力守住城池!”
“諾!”
眾人應了一聲,相繼退下。
“妖帥,寡人命你調集羅網所有人,攜帶火藥,埋在敵軍必經之路上;趁其後撤之時引爆!”
“屬下領命!”
要說堵住所有聯軍後撤那也不太現實;好在有幾個地方,是聯軍的必經之路,趁其後撤之時可以狠狠給他們來一下!
戰機都是瞬息萬變,稍縱即逝,嬴政只需要規定一個大局,具體細節那就是將領們該考慮的事情。
——————————
旗帆獵獵,戰鼓震天,九月中旬,五國兵馬終於聚齊了,黑壓壓的人群似乎望不到邊際,士兵們的鎧甲樣式各有不同。
這次合縱不同以往,五國兵馬都是隱秘集結。這是春申君特意給各國申明的要旨:合縱之軍務必穿行河谷晝伏夜行,戰馬銜枚裹蹄,全軍輕裝禁炊,不求快捷,務求隱秘!
戰國自有合縱抗秦,此前經歷過四次六國聯軍,獨有信陵君統率聯軍的那次一舉大敗秦軍挽救了山東六國。
以龐煖為首的五位聯軍將領登上高臺。其餘四國將領為:韓國血衣侯、魏國魏無忌、楚國項燕、燕國姬丹——都是各國最出名的將領。
高臺之上,五國聯軍的旗幟迎風飄揚。
禮官高聲道:周室衰,百國興,戰事紛爭;而秦踞函谷,霸西界,睥睨天下,欲東出,亡諸國。故順天應時,合縱伐之,聯軍將帥,歃血為盟!
話音落下,五人各自割破手指,將鮮血滴入青銅器皿中;隨即,侍衛將一壺烈酒倒入其中,分為五碗血紅色的酒水。
“暴秦無道,蒼生罹難;擄我城池,掠我子民;五國合縱,共誅秦賊!”
五人齊聲說道。
軍帳中,五人齊聚於此。
一名都尉宣讀這這次的兵力:
趙國精騎十萬,步軍兩萬,主帥龐煖
楚國步騎十五萬,主帥項燕
魏國魏武卒六萬,鐵騎四萬,主帥魏無忌
韓國步騎十萬,主帥血衣侯
燕國輕騎六萬,主帥燕丹
總計六國兵力五十三萬,將軍六十一員。
燕丹出聲道:“秦軍能參戰只有二十六萬,我方勝出太多了!”從兵力上看整整比秦國多出近兩倍的兵力。
項燕連連搖頭:“不好比也!聯軍哪次不超秦軍兵力十幾二十萬?”
“諸位將軍,”龐煖道沉穩從容地從帥案前站起,接著道:“各軍秘密進發,在於聯軍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能出奇制勝!數十年前,山東六國氣勢正盛,各國盡有精銳之師,尚不能合縱勝秦,況今日國力凋敝之時?”
“我方實力大減,就實而論,此戰非往昔合縱可比。往昔一敗、再敗,各國根基尚能支撐。然而今日之戰,卻大是不同。六國存亡,全在此戰!此戰若勝,六國尚有重新崛起的機會。此戰若敗,則六國軍力崩潰,亡國之期不遠矣!此戰唯有做死戰圖存之心,方能精誠一心,縝密謀劃戰勝秦賊!”
“死戰圖存,精誠一心!”大將們轟然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