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禮,起來吧。”

“謝秦王。”

劉伯溫看上去有三十歲左右,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仙道宗門中人。細心探查之下可以發現,他的體內潛藏著兩股奇異的力量,不過功力一般的人,是很難察覺的。

“你如何評價寡人?”嬴政開門見山。

“開創帝制,統一文化,這種思想影響後世子孫千萬年。然,大秦帝國之所以會有之後的命運,完全是因為趙高篡改遺詔,致使蒙恬、扶蘇自殺而死,大秦帝國轟然崩塌!”

這絕對是大逆不道之言,好自嬴政並不在意,因為那就是事實。

都說嬴政是“千古一帝”,豈不知大秦一統天下,離不開數代君王共同付出的努力,這並非某一個人的功勞。

而原著中的“嬴政”,這一生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滅六國,北抗匈奴,南征百越——幾十年的時間根本不夠他用。

不求成仙,只求長生不老,好完成心中的大抱負,大理想。或許普通人認為嬴政只是單純的不想死,其實都是片面之詞。

所以統一天下之後,他沒有任何休整,也不安撫六國合併過來的百姓,反而如同一個暴君一般,徵調人力,修建長城、陵墓、宮殿……

大秦帝國是一個以法家理念為治國原則的國家,但是在統一六國之後,原有的制度出現僵化,因循守舊,不思變通。對於普通民眾負擔過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

現在嬴政已經修成【道境九變】——真火煉體後全身晶瑩如琉璃,無病無恙,長命三五百年而不死。

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那你認為,寡人今後該怎麼做?才能讓秦國做到真正的千秋萬世?”

“吸取歷代帝王的長處,以律法治天下、以仁德待百姓、以武力定蠻夷,‘民能載舟,亦能覆舟’。也只有天下百姓,才是一個帝國能夠久遠的根本!”劉伯溫說道。

“寡人記得,你曾經斬盡天下龍脈?”

“卻有此事。”劉伯溫點點頭,繼續道:“以風水術法上而言,往往風水絕佳之地,可以孕育出人才,甚至是帝王,這種地方就擁有龍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其斬斷,即可保住王朝之氣運不散。”

“這種事不可行,”嬴政搖了搖頭:“既然要將王朝延續下去,人才就不可或缺,把龍脈全斬了,我華夏大地豈不是會淪為窮山惡水?”

“王上所言甚是。但帝王的陵墓乃是這個國家氣運和國運的象徵,需依山傍水,而且最好有五處活水,五處山峰,從而形成五爪神龍的氣勢。但要保護秦國千秋萬代,皇陵就需要建立在龍脈之上,只要龍脈不斷絕,秦國就不會衰亡。”

“皇陵的位置,你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三皇傳為舊居,媧聖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遊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劉伯溫頓了一下說道:“據下臣觀察,此地是華夏最大的一處龍脈;另外,下臣可以馗道術法,借二十八星宿之力,將天下氣運聚集於驪山,以陣法護佑大秦萬年不衰!”

“好。”嬴政滿意的點了點頭,“寡人沒有看錯你,今後就有勞先生的輔佐了。”

“下臣萬死不辭!”

——————————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時間眨眼來到秦王政六年。

他早已從那個稚嫩的小孩子,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一米九八的個頭(史料記載),眼神冷傲,整個五官組合在一起就有種威嚴、殘酷、深沉、堅定的王者氣勢。

從他十三歲即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年,鄭國渠的修建已經到了後期。

秦王宮,正殿

一名都尉風風火火的跑進大殿,彙報道:“啟稟王上,韓國、魏國合兵,攻打三川郡!”

“三川郡是先祖們打下來的,決不能丟,否則函谷關就要直接暴露在六國面前。”

呂不韋站了出來,“請王上下旨,速派大秦征討韓魏聯軍,衛我大秦疆土!”

“大軍主帥,舉足輕重,相國以為誰能擔當此重任?”嬴政問道。

“請王上自行選派。”

隨著年齡的增長,呂不韋也適當的把一些小的決策交給嬴政來處理。

“老臣蒙驁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