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現在陵陽縣的十萬老百姓,已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了。陵州山多,其實水果產量也很足。等到豐收的時節,陵州的光景肯定會更好。”項鏡之說道。

“好,好好好!一個接一個問題的解決,大炎王朝,盛世可期,可期啊!”皇帝越發的興奮了。

先帝一直想當一名中興之君。

可最後還是沒能完成遺願。

如果按照這個勢態發展下去,他勵治皇帝,真的就要名如其實了。

勵精圖治!

別說是中興了,就是開創一個盛世,也並非是難題啊!

從根本上解決大炎王朝的問題,現在已經取得顯著的效果了。

所以這土地改制的國策還是要繼續推行,削藩也要加快腳步了。

當然,現在人才有點凋零,國家大事,還是靠著這幾個人在主持。

項鏡之也確實是老了,而姚子清又太過於年輕氣盛了。

如果都能像陸居元這般,年紀輕輕又老成穩重就好了。

“陵陽縣還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嗎?”皇帝又問道。

“還真有,陵陽書院已經開辦起來了,開了許多的科目,小學、算術、天文、地理等科目。陵陽書院施行的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宗旨,臣覺得是極好的。如此一來,能為大炎王朝培養各方面的人才。”項鏡之說道。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極好,莫非這也是陵陽侯提出來的主張?”皇帝問道。

“皇上英明,正是陵陽侯提出來的主張!雖然短期看不到效果,可長此以往,大炎王朝,未來可期。”項鏡之說道。

項鏡之在瞭解陸居元在陵陽縣的所作所為的時候,他是有過深入研究的。

他對陸居元的看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年輕俊才這麼簡單了。

大炎王朝能否開創一個盛世,這個盛世能達到什麼樣的巔峰,陸居元可是重中之重。

他到一個貧窮破敗的縣城,也沒多久的時間,陵陽縣就大變樣,甚至比陵州州城還要繁華。

如此,不就能說明陸居元治理一方的能力嗎?

“姚大人,你覺得國子監適合不適合這樣的教書理念?”皇帝朝著姚子清問道。

“臣覺得,可行不可行,可往後放一放。得先解決眼下內憂外患的問題,皇上,不可好高騖遠。”姚子清說道。

年輕時候的項鏡之,還是什麼都敢說的。

不過他也不敢說的姚子清這麼直白,有些話只能拐著彎說。

上一個敢這麼跟皇帝說話,直接說皇帝不可好高騖遠的人是楚王。

“朕倒是覺得,解決內憂外患的同時,也得考慮各方面的發展。只是,內憂外患是重點罷了。可也不能因此耽誤了發展。”皇帝說道。

“皇上所言極是,臣一定會考慮這個問題的。”姚子清拱手說道。

“不可好高騖遠,愛卿教訓的是,朕記下了。”皇帝笑道。

“臣告退。”姚子清退出了御書房。

“愛卿你還有事?”皇帝問道。

“臣確實有一事需要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