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下半宴席,菜裡藏詩(2)
章節報錯
夾了一塊龍蝦肉送入口中,主廚用精巧刀工切成蝴蝶狀,既與底下的意粉形狀相呼應,又正好可以一口送入口中吃掉,細節滿滿的。
劉師傅說:“三種醬汁也是千變萬化的,隨著食材搭配。每家都有不同的方子。這就是我之前提過的,詩房菜的無形影響了……只是很多廚師做了幾十年廚房,都不一定知道這裡頭的淵源。”
五彩籃子伴龍蝦,濃醬淡味是佳餚。
大家都衝著龍蝦和沙拉下筷子,林佳茵喜歡吃脆的,把籃子啃了兩個。那籃子炸得酥脆,放進嘴巴里嘎嘣脆乾脆面味。
只有九爺吃了一口意粉,笑著說:“西面中炒,也算是混搭了。這個味道好,等我過了大海,我學著做來吃。那些番鬼佬的沙拉醬,肉醬,番茄醬拌的意粉,我這個老頭兒是真吃不慣。”
劉師傅對九爺說:“那你記得先煮一下再炒啊,那樣才會好吃。就跟炒麵一樣,把底味炒香了再炒粉就行了,味道很好的。如果你樂意,在上面加些碼子也行。我自己在家裡吃,最喜歡肝腰合炒,又補腰又補眼,補充維生素。”
程子華扶了扶眼鏡,駭然道:“咁都得?”
麥希明說:“其實真的是可以的。David,我覺得甚至可以把這個思維模型引入到我們海外總公司裡去,開發一些新的口味,融入中西食材。你回頭要不要去寫個報告?”
“倒是可以。我還得讓團隊去收集一下資料再說。”程子華說,“來自東方的混合香料醬汁,帶有多種天然維生素,可以帶來獨特口感且越發健康?”
麥希明微微一笑:“你看著辦——來,辛苦你幹活,小小心意,借花獻佛。”
後半句明顯帶著開玩笑的意思,行動很實際,把來自第七道菜的雪白鮑魚片夾到了程子華碗中。程子華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夾起鮑魚,鮑片肥厚,閃著高湯肉汁的柔和光澤。吃入口中中,氨基酸的鮮味滿溢口腔,才發現是一片菌餚?
又才後知後覺地把下一層的一片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厚切片,再夾給程子華,麥希明說:“搞錯了……這才是鮑魚。一葷一素,兩兩交錯,還削成一模一樣的外形,真是考眼神?”
劉師傅笑著說:“這不算考眼神的啦。真正考眼神的東西,粵菜裡多了去了,比如說豆腐雕刻,能用豆腐雕琢出亭臺樓閣,十八羅漢來,看起來跟真的一樣……不過,那又是另一門手藝講究了。”
林佳茵說:“對呀,還有姜。和肉一起燉就像肉,和雞一起燉看起來就像雞。我那年考完四級之後,餓得要死,去食堂又慢了,看著快要空了的菜盤子,真是想哭的心都有了。最後在最靠邊的窗子裡打到了一份飯,飯裡頭還有一大塊肉,把我給樂壞了!誰知道一口咬下去,辣辣的……是一大塊姜……我的媽呀!”
九爺笑道:“哈,是會這樣的。別說學校飯堂了,就連我也遇到過食客把薑絲當成了麵條的烏龍,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看的。阿楊,這道雙鮑會,是經典名菜啊,沒想到竟也是詩房菜裡的一份子?這是從詩王建裡流傳下來的呢,還是說之後融會貫通了的呢?”
劉師傅笑道:“這一層是考起我了。原本鮑菇同烹,就是席面上的常客。我傾向是後來引入的……但這個席面,採用了罕見的雪鮑,再以純清湯煨了取味,只取顏色純白的鮑心。這麼講究……從實用角度來說,其實沒什麼必要,甚至還犧牲了某些口感。所以這麼做,應該是為了配合謎底詩句而故意設計的。”
罕見地,麥希明眼底閃過一抹好勝的光芒:“這麼說,也就是說謎底的詩句和冰雪有關咯?”
程子華詫異道:“老麥啊,你有學過古代漢語麼?”
麥希明說:“我家從小就有請家庭教師教我的。那個老師可真的嚴厲,如果我背不出那些詩歌,就要用捲起來的書本打我的頭……還好我只忍受他到八年級而已。”
一片鬨笑聲中,劉師傅笑眯眯地說:“也許可能真的謎底是跟冰雪有關也說不定……不過呢,還是想請麥總先品鑑一下這道菜的成色味道如何?鮑魚加白靈菇,海鮮加山珍,算起來是十三行興起那會兒,就是洋行五大家族的席上珍了啊。”
垂著眼眸,看著轉盤上停留在自己面前的那道鮑菌合鮮,麥希明看食物的表情比看人要溫柔很多:“有那種不靠譜的傳說……說鮑魚無味。但實際上,鮑魚在曬乾的過程中,所有的活性物質變化凝結在中心,再經過歲月沉澱,變得色澤如蜜,味道甘甜,叫做‘溏心’。粵人習慣以高湯煨之……是因為大家都有喝湯的習慣。煲了湯來,又可以吃肉,又可以喝湯,一舉兩得。”
林佳茵按捺不住插嘴說:“大老闆……可這明明不是用湯煨熟的啊。這是……”
程子華看了她一眼,阻止道:“讓老麥說下去?”
林佳茵不說話了,麥希明說:“但這道菜上的鮑魚,是以小砂鍋裝著,以米糠密封好之後,架在燉盅裡隔水原只燉得酥爛的。這樣燉出來的鮑魚,切掉外皮之後,剩下溏心部分,甜度驚人。再和同樣切好片的最高等級食用白靈菇堆疊造型,另蒸一遍,放在青菜底上,淋上從小砂鍋裡蒸鮑魚的原汁調和的玻璃芡。就是這道菜了。”
眼睛瞪得溜圓,嘴巴無意識地張大,直到旁邊九爺開始輕輕鼓掌,劉師傅才說道:“厲害啊,後生可畏。沒想到麥總也是行家,我還想要賣個關子呢。這是直接把會林苑主廚的老底都給揭穿了呀!”
就連林小麥,都納悶了,問麥希明道:“老闆,也就是嚐了一嘗,你就知道了詳細做法?”
麥希明這才莞爾一笑,說道:“我不敢冒領功勞。實在是我回國之前,為了做好回國功課,曾經竭盡所能地拜訪移居國外的酒樓粵派大廚。這些人多半來自香江,香江人做鮑參翅肚,是有一手的。這道處理鮑魚的秘訣,就是來自其中一位退休了的鮑魚大師,不過,他同時也說,這種做法如今幾乎沒有人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