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罐裝炒菜,荼蘼花珠(1)
章節報錯
程子華還當真毫不客氣地開口就問:“秋姐,請問你在南洋學過藝麼?怎地這馬拉汁裡,我吃到了南洋風味?粵人口味清淡,對雞更是情有獨鍾……你這道雞的做法味道是不錯,會不會太過重口味了一點?”
林佳茵咋舌道:“老闆,你可真是水管裡爬黃鱔,夠耿直的……”
誰知道秋姐半點不在意,抿嘴一笑之後,說:“誰說我們口味清淡的?除了不吃辣……我們可是相容幷包,什麼味道都吃。而且最近這幾年我們也越來越能吃辣了……這麼說吧,只要味道好,只要符合食品衛生,只要合法合規……做得好吃就是道理。”
秋姐話音才落,看到那邊廚房裡的打荷師父開啟簾子對著她招手,秋姐就告了聲告辭,正要回身進廚房,忽然打了個響指:“你們的荷葉馬拉雞都冷了,冷了不好吃。回頭我送你們個熱菜吧。”
林佳茵笑嘻嘻地說:“秋姐你對我真好,那我就不客氣啦!我們還有個炒三春,傳統手藝老菜式,但是應季……聽說你這兒的是出口轉內銷?”
秋姐說:“什麼出口轉內銷,那是正宗食療菜。你看看你臉青唇白又虛不受補的,吃點秋姐做的菜正好……行了,兩位慢用。秋姐要回去忙啦。”
看著秋姐風風火火的背影,程子華問林佳茵:“秋姐做事,似乎有些隨意?”
吃了一顆紅棗,棗心處的肝極順滑細膩,林佳茵仔細品嚐著,一臉享受,嘴角盡是笑意:“隨意只是表面,實際上她做事可靠譜了。這個地方,幾年前的菜式不過是些大路貨菜式,做得味道比外面略勝一籌罷了……但一年比一年不同,味道一年比一年好,品種一年比一年多。進步這麼大,如果不是真心熱愛用心做,做不到那樣程度……”
一邊說,一邊夾了顆紅棗給程子華。程子華學著林佳茵的樣子,把紅棗整個囫圇送入口中大口咀嚼,滿臉驚豔:“很嫩滑……外皮是脆脆的,裡面是鵝肝一般的鮮甜。口感細膩,半點不腥,如果雞肝都能夠做成這樣,小孩子肯定喜歡吃。”
林佳茵一臉“我就知道你喜歡”的笑模樣:“老闆,沒想到你還挺有童心……秋姐之前閒著的時候,跟我說過,雞肝去血管挑肉筋,玉杵研磨後少許老陳酒,再三冷三熱使它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口感也就變得入口即化,再不放半點油,略烙至三分熟,才可以用針筒壓進去核紅棗內,才能做到棗子和肝一起熟,不至於吃個夾生肉。嗯,這個做法的靈感,其實來自一道甜點叫心太軟,至於心太軟的靈感嗎……就是很古早的一首流行歌咯。”
聽著林佳茵哼了兩句那流行歌的歌詞,程子華輕輕擺手阻止道:“好了,你還是別唱了……嗯,不過你話是很有道理的,多少美食其實都是因為一時靈感而誕生的。我甚至認識一位數學家研究的是圖論,同時也很喜歡吃。他專注把數學中的各種對稱烹飪到菜式中……有一次還根據sinusoid……sine wave做了個翻糖蛋糕……我們都覺得他發瘋了,那個發瘋的蛋糕竟然還拿了金獎,哈……”
同樣地感覺到活久見,眼珠子轉來轉去,腦子跟著瘋轉,轉不出那畫面來……林佳茵訝然失笑:“正弦波?怎麼個做法……我想象不出來誒?”
程子華拿起筷子解釋:“sinusoid實際上是無數個點繞著一個軸划著同心圓不斷向上伸展……把它的曲線投射到座標軸上,就是sine wave,正弦波。那個數學家做的是立體蛋糕……那個蛋糕里加了大量的糖和酒,至今還被展示在櫥窗中,明年才能拿出來分給大家享用。”
他分享趣事,林佳茵聽在耳中,笑完之後加了一句:“對對……我知道這種蛋糕。聽說厲害的能儲存十幾年。歐洲王室的結婚蛋糕就這麼幹的……吃之前要先經過一系列處理,味道還很不錯。說起食物儲存,那真是八仙
過海各顯神通……至於說到離水魚、樹上雞、林下菌之類那一口鮮,只有有錢人才吃得起。”
拿起桌上冷盤碟子上的小菜,驟眼看那是用牙籤戳好的一個個小小聖女果,拿到面前,程子華才發現竟是一種肉製品,他扶了扶眼鏡仔細觀察,鵝黃的射燈下它閃著鮮豔欲滴的光芒,林佳茵拈著牙籤輕輕轉動著,隨著她牙籤轉動,那小食拉成一條薄可見光的長條。
林佳茵說:“這是秋姐自己家裡家傳的一道小吃,用的是鹹淡水交界處的一種紅身魚,一離水即掛在漁船上,這樣等漁船靠岸,那魚肉已然被海風吹得半乾不溼。用秋姐家傳的去腥提味中藥汁略加醃漬,再揉入適量澄面打成魚膠,以肉燕的做法捶打成皮,天然就是這樣的殷紅……所以,這種魚又叫‘小紅綢’。把小紅綢捲成拇指大小,再裝飾上綠蒂子……甚至不用放鹽,已鮮美無比。也是憑運氣才能一飽的口福。”
“秋姐告訴我,這東西原本是她爺爺下酒的小菜,被她偷師了來做成小食堂而皇之的賣。家裡也曾經生了好大的氣,覺得她不應該把家裡鬧著玩兒的東西拿到市面上去。 後來也是用一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說服了家裡人……”
學著林佳茵的樣子,把小紅綢展開,湊近燈光看了一眼那瑰麗紅潤的顏色,程子華說:“我竟然沒有聞到絲毫魚腥味,這真的是用魚來做的麼?”
林佳茵嘴角始終泛著淺淺笑意:“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摘個梨子來嘗一嘗……試試不就知道咯?”
還真的聽了林佳茵的話,試了試小紅綢的味道,程子華很滿意地比了個大拇指:“有鮮無腥,越嚼越香。這道菜用來放在主食中也會非常出色……”
林佳茵說:“但是話又說回來……你還真的說對了,原本這道菜,其實是秋姐鄉下家裡的親戚用來醃了下飯的。無意中被她的爺爺發現了,又改良成了精緻下酒菜。秋姐說,從前天氣一冷,小紅綢大量出水的季節,她爺爺在家裡廣宴賓客,席間就少不了這一道精緻小食。後來飯桌上出現了洋酒,搭配食用更佳……直到她爺爺仙去了,秋姐從新把小紅綢做法帶到市面上,那就是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再回到紅塵俗世的,轉了個白鴿轉,又回到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