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去偷也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錢,什麼腦子?這三觀都歪到九霄雲外去了!

給人的感覺毫無邏輯可言,就是一個喜歡做賊的富豪啊!靠,白花花的票子,奶奶的,早點幹嘛去了,非把你妹妹養到最後一口氣再買個西瓜打發了票子都歸你了吧?***啊,真td是***啊!

這樣的哥哥,難怪大家會心疼妹妹,真的是被坑死了!

有錢不買東西,讓妹妹餓著,等她快不行了,然後來,吃一口西瓜,哥哥仁至義盡了,哥哥送你上路!

然而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

平時日子苦,吃不飽,吃不好,營養跟不上,沒事,但棺材哥給你買最好的,柴火給你買最夠分量的,晚上的這場篝火一定是最漂亮的!

真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什麼人啊!三觀呢?腦子呢?

更奇葩的導演的彩蛋:裝糖的鐵皮盒。糖一粒一粒的吃完了,最後一點糖在姨媽家沖水喝了,男主角和小蘿莉妹妹的甜頭就oVER了,之後被趕出姨媽家。導演的伏筆真是牛啊......

不禁想問,最基本的邏輯呢?

有錢不花,去偷!

妹妹不行了,才想起來咱有錢!

說實話,電影的背景我不是特別能理解,可是至少,有一點,正常人都知道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天上不會掉餡餅,與其歸咎於戰爭,不如說,哪怕沒有戰爭,就這麼個玩意,妹妹讓他帶著,真的不死都難啊!

他就從來沒有想過給農民伯伯打工換菜吃?

就從來沒想過跟姨夫打下手掙點錢?

沒想過自己動手重建小屋用媽媽的遺產過oK的生活?

這是什麼?

說好聽點這就是一天生的逍遙派,可說難聽點,這就是一好吃懶做的街溜子,天生的偷菜者,天生的陰謀家!你丫到最後還假惺惺流眼淚!

所以,老實說,妹妹的死挺讓人難過的,可是也更讓人憤怒,這什麼哥啊!正常的哥,誰會這麼坑妹啊?

他老媽要是知道自己的兒子這麼坑妹,怕是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所以我覺得這孩子是真的活該,為什麼活該?不是因為島國的對我們造成的傷害這些原因,而是這孩子本身的原因。

那些哭了的人請你代入自己想一下,如果你在一個全國都很困難,糧食要靠供給的時代,借住在自己親戚家,然後你每天屁活不幹,天天就四處玩,到點回家吃飯還吃的傻多,那你這位在困難時代

接受你生活的親戚會是什麼想法?

再好心的人也會要勸你去工作或者乾點什麼正事,而不是在家浪費得來不易的糧食吧?結果主角反倒是覺得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怒之下跑了,這我就不能理解了,你是覺得所有人都欠你的還是主角光環太強了?

說實話,這部片子,有著這樣的評價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李易還是選擇了製作國產版本的,無他,因為切入點選的很好,這可以說是個優勢點。

不過,故事真的就差強人意了。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被李易拿來改了之後,可以說面目全非。

當然,這也和背景不同有關!

李易的這部《螢火蟲之墓》,簡單地說,除了有哥哥和妹妹這對小主角之外,其他的真的一點都沒有相似可言。

而小男主角的性格,也不可能和原版的類似。

畢竟,我們華國的孩子,那個年月的孩子,肯定不會出現像類似《螢火蟲之墓》原版裡面那般。

同時,身邊的人,也不會那麼冷漠。

儘管對方做的不對,但是畢竟是孩子。

所以,李易在故事劇情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那個年月,國內因為被島國侵略,到處都在打仗,糧食自然也是缺乏的,而在被佔領區,自然不需要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