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的電影也大多都是獨立電影,但是很難拿到什麼特別好的角色。

「這是角色的一段相關劇本,你看一下。」李易把準備好的史丹的第一場戲的內容,讓工作人員遞給他。

作為戛納電影節影帝,尼爾·雷恩,當然是有幾把刷子的。

其實從外形上,李易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具體對方能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還是要看他的演技和對角色的理解。

李易其實並不喜歡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之中,一直和演員去探討角色的理解,因為那太麻煩了。

所以,他多數時候,都是在開拍之前,就和演員交流好,這樣才不會讓演員在拍攝的時候,出現風格,以及理解方面的割裂感。

尼爾·雷恩看了起來,越看,他心裡就越是在意。

雖然只有一個片段,但是卻足以讓他看到這個角色的魅力所在了。

對於他而言,李易的電影的頭號反派角色,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好萊塢其實同樣的也是人情社會。

甚至很多時候,比國內這邊更加的講究這個東西。

可以去看看,好萊塢的那些星二代,導二代,他們獲得的機會,往往比其他人要多太多了。

所以,一些外行人覺得,好像好萊塢一切靠演技說話,那真的是扯淡。

言歸正傳。

尼爾·雷恩知道,這對於他而言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如何把握這個機會?

在來之前,他可是狠狠地去了解了一下這部電影和李易這個導演的喜好。

但是讓他又是高興又是緊張的卻是因為,他發現,李易這個華人導演,雖然是華人,但是在好萊塢卻同樣的是首屈一指的大導演,而且和迪恩影業合作多年,無比的默契。

關鍵是,他和其他的導演不同,其他的一些導演,特別是華裔導演,實際上,話語權並不是那麼高,但是李易不同,他的電影,往往就是他自己一言而決,而且關鍵是,他的電影,絕大多數時候,都不給試鏡的機會,都是直接指定。

高興的是,這一次,這個機會對於他而言,是最需要的,那就是公平競爭的機會。

緊張的是,他摸不透李易的選角標準和喜好。

還是那句話,李易名聲在外,但是他的習慣,喜好,同樣的也是讓人捉摸不定,他沒有特別喜好用的演員,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好,似乎一切都是為角色服務。

而他不止是導演,還是編劇,幾乎只拍自己的編劇的電影。

這也讓他對角色的理解是最原始也是最獨到的。

思考了幾分鐘之後,他抬起頭來:「導演,我好了!」

「OK,說說你的想法。」李易沒有第一時間讓他來演,而是笑著道。

「我認為,史丹這個角色,應該是一個冷靜的「瘋子」!

他冷酷無情,殺人不眨眼,殺害了一家人甚至輕鬆寫意,毫無負罪感。

他又舉止怪異,每次動手都伴隨著嗑藥,他總是頭部向後仰起,渾身得發抖。但又保留部分理智,他喜歡音樂,愛聽貝多芬,連滅門都要跟著節奏一一屠殺,還能與一個即將被自己殺害的男人討論音樂審美。毫無疑問他是披著公務員羊皮的壞蛋,但又有一套自己的殺人作風!

從他的職業設定來看,他是一名緝毒

的執法者,可是偏偏自己卻又涉毒,所以,我想史丹的瘋狂則隱喻著都市的墮落與瘋狂,一個外表光鮮的衣冠禽獸。或許他是一個最能代表當代都市感的紐約城中,司法系統裡卻充斥著壞警察,被都市所汙染,相當於一個反面人物進行反襯.」

「如果你是史丹,你認為這一場戲,他的想法是什麼?」李易對他的回答不置可否又問道。

尼爾·雷恩怔了一下,然後開口道:「如果我是史丹,那麼我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緝毒警長,吸毒也販毒,有很強的第六感,紐約的這塊地早已在我的控制下。

某天一個義大利移民藏了我的貨,真是膽大包天,我先帶著手下去跟那無腦的蠢才要貨,那蠢才硬不承認。

我決定殺一儆百,滅門立威。殺人前得磕個x興奮興奮,暴力的快感與性相通,我的腦中開始響起了貝多芬的曲子,x的作用使我徹底放鬆,我開始拿槍演奏了!

是的,我很喜歡貝多芬,在樂曲放緩感到無聊時,我開始和獵物玩耍,等曲調再度激昂,我再殺光,這本身就是一場玩過許多次的遊戲,他們在我眼裡早就是屍體了。

結果出了岔子,那個蠢才打了我一槍,把我的新西服都毀了,這讓我癲狂暴躁,非鞭屍不可!

不得不說,這傢伙的確有一手啊!

想法非常有趣,而且說起來的時候,似乎有些進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