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災難片!愛情看似是主題,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全部!”

“提琴手們演繹著生命最後的精彩;

老邁的夫婦相擁在床上等待死亡來臨的那一刻;

無能為力的母親對船上孩子說著善意又無奈的謊話

人性的光輝,令人淚目!”

““你會離開這裡,你會子孫滿堂,你會看著你的孩子長大,你會在百年後壽終正寢,你會死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這裡。”

這一切都應了傑克臨終前說的話,蘿絲為了實現她對傑克的諾言,努力認真生活著,這些從蘿絲帶來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喝廉價的啤酒,在遊樂園坐過山車坐到吐,坐飛機在天上翱翔,像男人一樣騎馬.

從蘿絲剛開始乘直升機登上這艘船的時候,帶來了自己的魚缸,照片,很多她珍惜的東西,就可以知道蘿絲沒打算離開這裡,她已經兌現完自己的諾言,她要死在她最愛的傑克和那些善良遇難者死去的這片海上!

她要死在泰坦尼克號上——這艘蘿絲和傑克相遇並裝載了他們愛的夢之船沉沒的地方。”

“片中的蘿絲,從一個傳統的貴族小姐,逐漸成長成一個獨立的女性。除了跟傑克學的“吐痰”到下等艙和平民達成一片外,蘿絲本身就是一個勇於打破傳統的“不安分”女性,在歷經沉船,失去愛人等一系列重大打擊後,蘿絲並沒有選擇繼續回到原有的貴族生活,而是選擇重新開始。

在片尾的年老蘿絲床頭的各種照片中可以看出,蘿絲並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分開腿騎馬的照片。對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有了解的會知道,那時候的女性,騎馬的時候雙腿都是在同一邊,是的,你沒有看錯,雙腿就是在放在同一邊。

所以,如果沒有沉船,蘿絲可能並沒有那麼快的開始新生活,或許又是一部比較狗血的貴族平民撕b劇,當然,沒有沉船,就沒有這部史詩般的電影了。”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人吐槽。

吐槽最多的依然是華國的影評人們。

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影評人,對蘿絲可以說是真的喜歡不上來。

“為此蘿絲姑娘從實質上講其實是一個“作女”。

當然,或許這是我站在我們華國人的立場上來說的,如果有不適,請忽略,首先,她算是有夫之婦,哪怕訂婚,沒有結婚,但是也是有夫之婦!

或許有諸多的不滿,但是如果不滿,那就分手,一邊因為放不下母親,繼續和卡爾一起,一邊卻又和傑克卿卿我我。

從道德層面上來說,那麼她就是出軌!

如果不是生在了那麼一個婉約的束身衣時代,我覺得很有可能她會變成一個“龍紋身的女孩”,或者特立獨行的獨眼戰地女記者,即便客死他鄉,也要穿梭於炮火。

沒錯,她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姑娘。十五年後重看泰坦尼克,即便是我這樣一個生活在資訊大爆炸時代,並且和“淑女”二字三五不搭的人,也覺得抽別人未完成的菸蒂的行為實屬太有創造力。

從蘿絲在大船甲板上和美貌且潦倒的文藝青年傑克毫無芥蒂的同看果女畫、吐痰、聊如何正確騎馬的那一刻起,她離經叛道的內心已是準備好要上路了。

八十多年來,蘿絲顯然一直很滿意自己當時的那次逃離,她行走天下的照片始終擺在手邊,似乎願意隨時讓自己回憶起劈柴餵馬周遊世界的每一寸回憶。當“海洋之心”從她手中滑向藍色深淵的一刻,透過3D眼鏡,我貪心地伸手抓了一下那顆巨大的鑽石。

這是這電影唯一讓我產生互動慾望的一刻,沉船上的百態在我看來固然不錯,但“海洋之心”依然是件太過奢侈的禮物,蘿絲留了八十多年,最終還是要送給傑克,我突然覺得那是一份感謝禮,不謝一見鍾情,不謝一夜成歡,只謝你給我的生活打通了另一個出口,感謝你讓我體會到那樣刻骨銘心的生命奔跑,感謝你帶我走向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最要感謝的是,因為你的出現,才讓我萬水千山走遍。

一百年前的女子們大多數該是以“嫁人”為事業的,因此,嫁給一個不靠譜的老公,大約就等同於遇到一個極品的SB老闆。蘿絲的未婚夫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差,並且對她非常在意,頭上的帽子都綠光閃閃了,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屢次繼續尋覓蘿絲的一顆赤子之心。

他們只是太不同的人卡爾並不是無情無恥無理取鬧的大壞蛋,他頂多不算是個愛情片愛好者們心嚮往之的浪漫主義者,他希望他的習慣、他的生活和他的女人都盡在掌握。就像有人願意蝸居,有人想要遠行,卡爾如果是朝九晚五的“公務員”,那他就註定不能和整天惦記著要環球自駕的“作女”蘿絲成為完美的一對兒。

卡爾的人生規劃中沒有經濟大蕭條,也沒有貴重物品的丟失,但因為一條船的沉沒和一個名叫傑克的人的出現,他的“和媳婦兒一輩子旱澇保收”的合理願景才不幸被徹底顛覆。

蘿絲的故事在我看來其實更像是一個“應屆畢業生透過‘隔年之旅’改變人生”的勵志故事,而愛情只是導演用來煽情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