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大船開造(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人開槍殺人,然後自殺,有人視死如歸,在即將沉默前夕還在為大家演奏,等等,等等,可以說,都是展現人性的兩面!
當然,在其他的災難片裡面往往展現的最多的也是這些,而《泰坦尼克號》其實展現的鏡頭不算多,可是偏偏卻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電影導演的聰明之處。
作為商業電影,就不可能真的完全聚焦於人性,因為這很文藝,很值得深挖,但是卻顯然不是觀眾喜歡看的。
但是災難片之中,卻又不能缺少了這些元素,所以《泰坦尼克號》的那樣的展現,可謂是恰到好處。
很多人,可能生前碌碌無為,但是在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們卻表現出了常人不常有的勇氣!
時間過的很快,“泰坦尼克號”的建造速度也同樣的讓劇組的其他外國人,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華國製造,什麼叫做華國速度。
當然人,這裡製造的並不是真正的“泰坦尼克號”,因為這艘輪船,可以說相對而言,只是個樣子貨,但是真的能動,雖然航速感人,而且也不可能進行遠航,但是卻比原版的只是個呆在那不能動彈的鐵疙瘩有很大的區別。
其實真正花錢的是內飾方面,這一塊,可以說,就不是樣子貨了,要知道,泰坦尼克號可是一百多年前的科技產物,比起如今的科技來自然不算什麼。
所以造船方面,雖然成本比原版要高一些,但是卻不是樣子貨,可是內飾方面的花費,卻同樣的高昂。
因為裡面的很多東西,在那個年月堪稱豪華,充滿年代感。
而如今想要複製出來,同樣的不是那麼的簡單,劇組還特意收集了許多當年的相關資料,儘量地還原當年的樣子,可是真的能做到百分百嗎?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只是主要的那些要拍攝的場景的佈置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其他的地方,目前還並沒有完全還原。
但是速度卻也已經足夠快了。
李易選擇“泰坦尼克號”建造的地方和拍攝的地方在國內,這一點,實際上,被那些個所謂的倖存者後裔們,很是不滿。
可是不滿也歸不滿,他們才多少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實際上,泰坦尼克號的事情,如果不是因為要拍成電影,怕是根本就沒多少人知道。
實在是時間都過去一個世紀多了。
甚至當年的倖存者也基本都不存了。
當然,關鍵還在於,這部電影李易才是話事人,對於迪恩影業來說,實際上,他們就算想改,也改不來。
首先不可能放在英倫或者漂亮國去弄,因為那樣成本太高昂了。
畢竟,李易他們要製作這部電影,前前後後,雖然和原版的時間肯定會縮短很多,但是卻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國內在這方面,因為李易的文旅結合電影的想法,所以,在很多時候都是大開綠燈,而在海外,在漂亮國那邊,就很難做到這些。
同時,如今華國的市場早就已經不下於漂亮國,為此,這也是李易能夠一言而決的關鍵點之一。
電影很快地進入了拍攝階段。
說實話,李易真的沒覺得有什麼壓力之類的。
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過程,這一點,如今的科技特效可以做的非常到位,關鍵是,需要什麼樣的效果,李易有原版的作為參考,有現成的東西,不需要進行試錯,或者說試錯的次數不需要太多。
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眾所周知,拍電影做特效最難的是什麼?
是技術達不到嗎?
並不是,最難的是,你得清晰地讓特效技術人員知道,你想要的特效具體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說不出來,那麼他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嘗試,然後不行又的重新搞,花費的金錢和人力就絕對是不菲的數字。
而對於李易來說,就不需要那麼麻煩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過程,需要形成什麼樣的畫面,他都可以透過語言描述,非常具體地告訴特效公司,我要的是這樣的特效。
那麼特效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把李易的要求實現。
這真的不算難!
至於演員方面,說實話,這部電影對演員的要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泰坦尼克號》正式進入拍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