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燒腦的故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些是李易的想法。
具體拍出來,大眾會如何想,就不是他應該考慮的問題了。
其實《原始碼》和《月球》還是有很大的關聯的,因為在李易的記憶裡,兩部電影,是出自同一個導演之手。
從《月球》到《原始碼》,這兩部電影可以說都是以實打實的創意和想象力來征服觀眾。
《月球》乍一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機器人瓦力》,一個思念家鄉的宇航員獨自生活在月球,只有一臺機器人做伴,但隨著故事慢慢發展,直到男主角發現自己是複製人真相的時候,這部製作有些寒酸的小科幻片竟然瞬間上升到了人性倫理的高度,這就如同一個骨瘦如柴的老頭在眾目睽睽之下幾招間便撂倒了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一樣讓人意外又驚喜。
《原始碼》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男主角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佔用了一個陌生人的身體就開始設定懸念埋包袱,然後一步一步解包袱,到發現自己成了軍方的工具之後,也揭秘出一個涉及到生命倫理的官方陰謀,但《原始碼》巧妙的地方也是超越《月球》之處就在於《原始碼》設定了一個意外的開放式結局。
一般而言科幻片都是事先設定一個能讓觀眾快速全面認知的世界觀,《原始碼》則是另闢蹊徑,只是在片中隱約交代出一個關於量子力學的理論,原始碼計劃也只是一項剛處於實驗階段的新技術,就算是軍方也沒有研究明白,所以電影最後才能有一個那麼意外又能被觀眾接受的絕妙結局。
這即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原始碼》的故事可以說是憑藉出色的想象力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驚喜感覺。相信當觀眾看到電影真正結局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讚歎電影的巧妙。
不過,這兩部電影雖是以創意取勝,但卻不是空乏其神,相反,無論《月球》還是《原始碼》,都能從中明顯感覺到導演那強烈的表達慾望。可以發現《月球》和《原始碼》最終都上升到了生命倫理的高度,而且無一不是個體憑一己之力對抗官方,企圖衝破生命的謊言和束縛。
李易很喜歡這兩部電影,不過,相比起《月球》來,《原始碼》給他的感覺,更加溫暖一點,沒有像《月球》那麼令人絕望!
只是李易把劇本初稿寫出來之後,叫來幾個好友一起討論的時
候。
卻把他們給幹懵逼了。
「不是,這個男主角到底是死了沒有?我有點不太能理解。」陳問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死了!」李易說道。
「我不是在後面的劇情裡面說了嗎?」他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陳問會問這個問題。
「死了?不是瀕臨死亡?是徹底死了?」陳問皺眉問道。
「這麼說吧,他是死了,這是一部科幻電影,我解釋一下吧,基於劇情的第一個理論是,某博士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研製了一種高科技——原始碼。它的理論基礎有兩,第一,當燈泡被關閉時,燈泡仍有餘暉,這是延遲光圈效應,人腦也類似,人死後,大腦的電磁場仍然處於通電的狀態,電路依然通暢。第二,人腦有短期記憶軌跡,時長為8分鐘,總是記錄最近8分鐘發生的事情。
根據理論二,有人死後,其腦中依然存有死前8分鐘的記憶;根據理論一,人死後,大腦的電磁場依然通電。這8分鐘的記憶可以成為重建場景的基礎,而通電的電磁場則使得死人具有和其生前一樣的思考能力,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行動。
而這裡面的男主角,本人已經死了。但是採用原始碼,可以使男主具有和其生前一樣的思考能力,同時具有死前8分鐘的記憶!」
「不對啊,那他為什麼是躺在一個艙裡?他不是死了嗎?為什麼還能和人對話?」周果也疑惑地問道。
「這就對了,因為這是我們想讓觀眾看到男主角在一個艙裡的場景,但是實際上卻只是是男主角的想象,實際上,他就乖乖躺在機器裡,而每次和她對話的男主角,其實都是在和機器對話,她看不到男主角,她只能看到他說的話,而且是以文字形式顯示出來的。
簡單地說,男主角已經死了,但是他的8分鐘的記憶軌跡,卻可以作為重建場景的基礎,通電的磁場能讓他具備思考能力,但是,他依然是死了,所以現實世界的人,只能透過機器來和他進行交流,而實際上,這個交流,你可以當做是機器在利用他的記憶和思想和人交流!」
「同樣,採用原始碼,男主多次進入火車場景去尋找投彈人。而火車場景的構建基礎,是火車上男主所在的那一節車廂及其鄰近車廂的被炸死的人的屍體都找到,而且他們的腦還沒有被損壞。但是以這個為前提去推斷的話,我們是無法解釋投彈人開槍打死男主的那一部分。因為在現實裡,投彈人的確出現在車廂上,但是爆炸發生時,他已經離開了,因此,他的記憶、腦中電磁場都無法被獲得,我們就無法知道真正的投彈人會做什麼。我們看到的投彈人應該是來自單車小夥的記憶。至此,這樣的想法紮根於博士和主角腦中,也紮根於觀眾腦中。」
「等等,那這裡是不是有個BUG?
從男主的口中,我們知道投彈人丟證件到火車上是想別人以為他已經死了,但是爆炸難道不應該把證件都燒燬嗎,那投彈人還怎麼讓別人以為他死了呢?判斷一個人死的正確途徑應該是找到他的屍體,同時找到他的證件。而明顯投彈人的屍體是沒有找到的,因為他根本沒死。而能從一堆燒爛的屍體中找到一堆人的腦並構建火車場景,其難度不應該比查詢在爆炸站前下車的人的難度小吧?」陳問又問道。
「不,不,不,你忽略了一點,這個投彈人的影像是真實的,而不是來自單車小夥的記憶。不僅是投彈人的汽車,甚至汽車裡的炸彈佈置,這些內容已經超越了車廂中每一個人的記憶範疇。這說明原始碼的功能實際上更強大,它已經構建了一個平行時空。而男主從追蹤投彈人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確信他能夠救回所有人的生命。男主已經相信原始碼能創造平行宇宙,而站在觀眾的上帝視角,我們也知道這一點。
我們分析一下男主的穿越,其實每一次穿越都是把男主的意識和記憶投射到另外一個平行宇宙。如果男主在那個平行宇宙死亡,男主就會回到初始時空,發生了爆炸,車廂上所有人已死亡的時空。最後,男主穿越到另一個平行時空A,拯救了世界,而在8分鐘到來的那一刻,關閉了機器,初始時空裡的男主實體的腦不再通電維護,男主在平行時空中死亡後不會再返回初始時空。」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