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愛情電影!」

「從他背對著走,到不自然的轉身,觀眾和他一樣,都在奢望些什麼。

最後整個記者會的段落,就像戲劇和現實的靜謐對抗,現實贏了,卻讓戲劇的魅力更大。也許愛情就是,你不知道她會不會出現,但你卻能肯定:她也想出現,這就夠了。這樣的結局不知可以完爆多少現代愛情片。」

「因為短暫,所以永恆!」

「埃斯特拉公主真的太美了,只是可惜的是如同電影裡面的愛情一般,埃斯特拉公主的任性也有且只有這麼一次!」

「完美的公主,天使的笑容,魅力的男人,最浪漫的邂逅,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真太令人嚮往了,讓人忍不住想要去羅馬!」

「羅馬應該給李頒發一個榮譽市民獎,可以想象,因為《羅馬假日》,會有多少人去往那裡,企圖奢望邂逅一位天使般的女孩,或者紳士。」

「為了跟你握手道別,我認識了所有的記者。」

沒有人不愛這部電影,至少眼下是這樣的。

在時至今日,可以說愛情,已經成為很多人奢望的東西,更何況是真正的純粹的愛情。

美好的東西永遠都不會過時,如同美好的愛情。

《羅馬假日》可以說有別於時下的任何一部愛情片,它並沒有太多的矯揉造作,也沒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有的只是純純的,復古的,優雅的一場浪漫的邂逅。

哪怕是最動情的地方,也不過是一個吻。

可以說,這在無數的成年愛情片裡面,幾乎是非常少見的。

如同影評人說的:「在時下,男女主角沒有來一場轟轟烈烈的sex,就算愛情的當下,《羅馬假日》演繹出了愛情的真諦,不需要那麼多的理所當然,因為愛情,本身就是純粹的,才最美好啊!」

「是一生一世還是一日之愛能更足以詮釋愛的真摯?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但電影《羅馬假日》無疑呈現了那剎那芳華間愛最美的形態,再難有一部電影能將如此短暫的愛情給人以洞徹心靈的動容,光影留存住了那永遠的紳士和公主。」

「貴族女性與男記者的愛情故事,儘管很俗套,但拍得非常浪漫,非常喜感,非常符合電影「造夢」的一面。掉鞋子那段是亮點,石獅子咬手——真理之口和大鬧舞會——大提琴砸頭的場景讓人忍俊不禁。令人沒想到的是埃斯特拉公主的演技意外的很出彩,可惜如同電影裡面的安妮公主一般,她只有這麼一次的機會!」

「這真的是一個愛情童話啊,這種浪漫又不造作的愛情故事要上哪裡尋啊?都忘記了,多少年不曾看到如此愛情了!」

「雖然是愛情電影,但是公主選擇責任的結局,真的太好了。在電影裡,公主的每一個選擇都只從自身角度出發,去體驗,去遇見,去感受更豐富的世界,記者周是公主這段體驗裡的愛

情,但是他就跟平底鞋,短髮,路邊吃雪糕一樣,是短暫的體驗而已,電影的每一處細節都是女性獨立的影子。」

著名女影評人安妮斯頓·希爾這樣寫道:「人世間千萬種美好的愛情,是那麼幸運恰好在人海中遇上了你。

《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一頭俏麗的長髮、優雅純真的笑容,行走時輕輕飄逸的裙襬,宛如誤入人間的天使,也讓埃斯特拉公主撞入觀眾心中,一見傾心。

而電影中的男主角、風度翩翩的報社記者來自華國的周,則像跟隨莽撞天使墜落人間的騎士,在身邊守護著她的純真和快樂。

儘管故事顯得有些俗套,可是看完這部電影,心中依然會被感動填滿。

除了埃斯特拉公主展現出來的絕代風華,更多的,是在這個慾望膨脹的年代間,安妮和周那種乾淨純粹的愛情。

認真地相遇、認真地相愛,就連分別時,也是認真感謝對方成為心中永遠的不可取替。

出生歐洲某國王室的公主安妮,擁有讓眾人豔羨的嬌美容貌和高貴氣質。

身為王室繼承人,富裕的物質和眾星拱月般的生活,卻讓她喘不過氣來。

她必須時刻保持公主的優雅,即便細長的高跟鞋和長長的裙襬讓她站得很累,也不得不全程微笑接見外賓。

生而為人所向往的自由,和安妮公主完全絕緣,她甚至必須在睡前喝一杯討厭的牛奶。

無法選擇的生活像一條被兩旁佇立著高聳圍牆的直路,她只能精確無誤地向前奔跑。

直到訪問羅馬的那個晚上,她的人生第一次出現了未知數。

對自由的渴望越來越無法抑制,最後掙脫枷鎖飛向天際,她在被醫生注射鎮定劑後,仍然咬著牙「逃」出了大使館。

周對上司說謊,稱自己採訪了公主。

然而在謊言被拆穿後,他才驚覺自己昨晚帶回家的女孩,竟然真的是公主!

一直在職場上鬱郁不得志的周,靈機一動,馬上跟上司表示要做一期「公主獨家採訪」,信心滿滿要拿下那5000美元的酬金。

他回到出租屋,激動萬分地把安妮抱回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