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一個成年人的殘酷寓言(第1/3頁)
章節報錯
伴隨著戛納電影節的展映場次越來越多,關於《狩獵》的評論也越來越多。
一開始大家還聚焦於克拉拉這個女主角,這個孩子,以及關於孩子撒謊等等的話題上。
但是很快地,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與其說《狩獵》是講述因為一個孩子的謊言,引起的一場悲劇,倒不如說,實際上,電影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無比真實而又殘忍的成年人的世界!
“為什麼說《狩獵》其實講述的是一個成年人的殘忍而又真實的世界?
其實電影從開篇就點出了這一點,而且電影裡面很多地方,很多細節,都在告訴我們這其實就是一個成人世界的寓言!
還記得那個湖泊嗎?
影片開篇伴隨著急促的語速、歡快的音樂,向我們展示了一堆中年男人玩著如小孩子般幼稚的遊戲——看誰第一個敢跳入冰冷的湖水中。
夜色將至,藉助遠景鏡頭,暗藍的冷色調,處於叢林中湖的形象被升起的霧氣遮掩的漸隱漸顯。
而隨著事態的惡化,在遠景鏡頭下的湖的形象逐漸清晰。這無不意味著湖就是一個曖昧不清的成人世界,在沒有“特殊事件”打破其平衡時,僅是成年人的一個固步自封的、自娛自樂的封閉世界,日復一日的無聊生活所蒸騰的霧氣掩蓋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猜忌與不信任。
直到“內部系統”的運轉出現故障時,濃霧散去,冬日雪花飄落,冷峻的現實盡收眼底。
事實上,從矛盾衝突開始產生,真正的“始作俑者”克拉拉就已經開始退場了。
之後的故事,和她其實已經關係不大了,哪怕她說了實話,哪怕她為盧卡斯澄清,可是一切已經不是她能左右的了。
她或許決定了什麼時候開始,但是什麼時候結束,卻已經和她無關了。
其次,影片的片名《狩獵》!
在電影上映之後,很多影迷覺得片名有些奇怪,或者有些名不副實,漸漸地大家開始理解,認為片名的寓意就是盧卡斯在這個事件當中被其他人當成了獵物,無處可逃。
但是實際上,卻忽略了一點。
狩獵,其實是成年人世界的規則啊!
在影片前半段,盧卡斯在森林中狩獵時,毫不猶疑的開槍打死了一隻鹿。
這個時候,盧卡斯是一名獵人,而那隻無處可逃,“無辜”的鹿,被射殺了。
作為獵物,鹿甚至連最後的哀鳴都發不出來。
而在尾聲處,盧卡斯陪兒子狩獵時,他再次看到了一隻鹿,但是,這次他並沒有開槍。盧卡斯放過了獵物,殊不知那聲刺耳的槍聲提醒著他自己就是被狩獵的物件。此時此刻,他變成了那隻獵物,同樣的無處可逃,同樣的“無辜”,也同樣的再多的哀鳴也無法換來獵人的憐憫!
一場兒子的成人禮,成人世界的通行證——獵槍的獲得,真正的狩獵才剛剛開始。
當你拿起獵槍,代表著你已經成年,代表著你成為獵人的同時,也有可能成為獵物!
這是成年人的世界的守則!獵人OR獵物!
關於孩童。
與探討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哲學議題相比,影片更多的是把兒童當成某種現實的催化劑。
兒童的弱小、純真、善良、神聖而不可侵犯,一直以來被視為需要保護的物件,克拉拉稚拙而又深藏惡意的謊言使得每個聽過的人未經審判就早已為盧卡斯定了罪,而後克拉拉決定撤回其言論時,沒有人再相信盧卡斯無罪,人們所選擇相信的只是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