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電話亭》的票房,也可謂是備受關注,畢竟,對於院線和主流電影圈來說,《狙擊電話亭》走的是非主流的上映路線。

雖然說大家都覺得網路大電影,哪怕是李易,也很難真的做到和院線電影媲美的程度。

可是實際上,這種事情本身就要分開說的。

院線電影,電影票價貴當然有貴的道理,畢竟,院線本就是高成本的投資,再加上電影的宣發成本,可不是網路大電影可以比擬的。

就相當於實體店和網店的區別。

雖然說大銀幕觀影感覺肯定不同,可是架不住物美價廉啊!

要是過去,沒有人會真的在意網路大電影,可是這一次不同啊,李易都出手了,而且,首日票房超過五千萬,次日竟然直接讓電影票房破億。

關鍵是這特麼的是網路大電影啊!

儘管大家也知道,這有很多因素,比如,幾大平臺不予餘力地給出了宣傳資源,比如李易本身的名頭,等等等等。

可是破億的票房卻是實打實的。

這代表著電影的觀影人次超過了千萬人次,這要是放在院線電影,那可是少說好幾個億了。

不過,李易卻並沒有覺得太意外,因為,網路電影的天花板,其實是看的見的。

而且《狙擊電話亭》這樣的電影,同樣的也有票房侷限的。

別看前面兩天票房爆發,網路電影票房居然過億,可是實際上,李易卻知道,接下來,就會出現巨大的跌幅了。

其實這也涉及到了一個大眾的消費觀念,你讓一個人,花幾十上百塊去電影院消費,其實並不稀奇,但是在網路上,花錢點播電影,其實這種消費習慣的人,其實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少的。

更多的人更喜歡白嫖,或者說開了會員就OK了,誰特麼還願意再多花錢?

電影買了之後,也不是說能一直看的,只有三天的觀影時間。

當然,《狙擊電話亭》的大賣,也是讓幾大平臺更加不予餘力地給予宣傳。

對於他們而言,自然也知道,網路大電影不可能取代院線電影,但是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啊,多培養一些網路觀影習慣的的觀眾,那就多一些網路付費使用者啊。

而《狙擊電話亭》的宣傳點,太多了,李易的首部網路大電影,首日打破所有網路大電影的票房紀錄,等等,等等。

更是全網推廣。

所以,沒有任何意外,《狙擊電話亭》的相關熱搜幾乎霸了娛樂的熱搜版塊。

而對於這部電影本身來說,雖然評分沒有李易的文藝片那麼高,但是卻也絕對是可圈可點了。

周清泉在《電影週刊》專欄上寫道:“《狙擊電話亭》是一部特點鮮明,讓人看完之後很難忘記的電影。影片最大的優點無疑是節奏的掌控和氛圍的營造,不誇張的說,觀影全程緊張感一直存在,就好像《活埋》一樣,讓我們的精神時刻保持著緊繃。這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能力,畢竟全片的場景只是一個電話亭,沒點抓人的東西是很難持續產生吸引力的。

但是這類的影片,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影片的缺點同樣明顯,對於一部懸疑片來說,這個故事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聒噪的妓女,智商忽高忽低的警察,以及莫名其妙的兇手都讓整件事情看起來非常假,不過,李易導演這一次,似乎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更沒有想給我們帶來什麼太多的思考,或許他本身也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並不足以引發觀眾的共情點,說白了就是看完很刺激,但感觸並不深。所以總結起來就是這是一部導演優於編劇,當然,李易是編導集於一身,所以這一點略過,但是作為一部網路大電影,這部驚悚大於懸疑的電影,顯然是非常適合網際網路觀影的。

其實透過電影的鏡頭就可以看的出來,這類的侷限於一個固定空間的電影,是比較適合網路觀影的,因為聚焦點,非常非常的集中。

回到電影劇情方面,影片之所以足夠驚悚與男主斯圖的人設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代表的就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身上的“特質”我們隨處可見,他壞,卻並非無藥可救,所以這個故事要表達的是,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在我們任何人的身上。

他虛偽,作為一名公關,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表面上跟你稱兄道弟,實則暗藏心機,在這類人的眼裡,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關係。

這對於我們當下的社會而言,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你不得不說,真的隨處可見。

他不忠,身為一個有婦之夫,他瞞著妻子跟別的女人有曖昧的關係,腳踩兩隻船。

他傲慢,在面對妓女和外賣員的時候,他的臉上寫滿了蔑視,他總是用那種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去輕視那些本應該是平等的生命。

在某些人眼裡,這些罪狀幾乎不值一提,可在殺手的眼裡,他認為這與那些戀童癖和害人的金融詐騙犯是同等的,因為同樣是傷害他人,只是有的很直接,有的不易察覺。顯然這個故事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或許無形中傷害了很多人,且已經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只是不自知罷了。

比如說影片中的男主角對於外賣員和妓女的輕視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但對於他人來講是極其嚴重的傷害,外賣員無辜被罵,悻悻離開,而妓女不折不休,引發了之後的慘案。斯圖是幸運的,在他選擇拿起槍走出電話亭的那一刻,他得到了救贖,也得到了妻子的原諒,那我們呢?

在尊嚴和生命面前我們會做何選擇?在眾目睽睽的鏡頭之下,我們是否也會用懺悔似的獨白陳述一生?最重要的是,在最後那一刻,我們能否跟男主角一樣,勇敢的伸出雙臂,用生命去守護所愛之人?又或者根本就沒能經過考驗,步了戀童癖和金融詐騙犯的後程?或許不讓自己後悔的唯一方法,就是像他說的那樣,努力去做一個更好的人,至少現在還不晚,不是嗎?

真正的救贖不在於你能否丟棄尊嚴去保命,而是在於你能否捨命去守護你所愛的人。

當然了,殺手同樣的不正義,因為相比起男主角這樣的,殺手比他更加漠視生命。

其實電影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我們細細地看,其實男主角的心理變化貫穿了整部影片。

最初的時候,他並不是特別在意,因為最初也不過是和妻子,情人坦白而已,是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