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我被片中述說的人性打動的不行,詮釋的淋漓盡致!

但是這些是他的過錯嗎?

不,就像男主角質問幕後黑手,你為什麼不去找那些虐待孩子的,或者殺人犯之類的,為什麼是我?

是啊,我們很多人都有此疑問,那麼很明顯的,這場審判不管從法律上還是其他任何層面上,都是非正義的!

電影有兩個結局,好吧,其實只有一個,但是卻是有些反傳統的結局。

放在其他的電影裡面,可能可是,那個所謂的上帝出來了,還說了一段虛無縹緲的話,貌似有昇華的作用!

但是放在這部電影裡面,我更喜歡的卻是他最後被抓了!

一般來說,兇手總應該有個正當理由,比如說認識主人公之類。但是由於開頭並沒有出現任何可以成為兇手的人物。

當那個披薩小子出來的時候,我有一點詫異,好像不對吧,有點奇怪的說。

當時我就擔心,結局如果還是那種,兇手依然逍遙法外,然後留下意味深長的背影的開放式結局,那麼就會變得虎頭蛇尾。

好在,李易導演不愧是李易導演,總是出人意表。

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補上了一個更符合邏輯的結局。

因為這部電影和其他同類的審判類電影是不同的。

首先這個男的確是做錯了,但是絕對可以說罪不至死。鑑於先前兩個被他殺了的人的例子,我相信如果男主做錯一步,完全也是有可能被這個上帝殺掉的,那他憑什麼?

好吧,就算他是吃飽了撐的想懲惡揚善。那為什麼要殃及無辜的人?比如送比薩的,我覺得真的好無辜,還有那個拉皮條的傢伙。

而幕後黑手說:“你沒有尊重他們。”

可是實際上,男主是個人,是個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很多人說不要帶有色眼鏡看人,可是實際上,我們芸芸眾生,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

站街女,皮條客,這類的人,討厭他們,不喜歡他們,不想尊重他們,很奇怪嗎?

而兇手呢?自以為是上帝,可是實際上,他才更不尊重這些人。

殺死無辜的人,算什麼上帝?他只是以玩弄別人,挑戰別人的心理為樂罷了。

雖然這樣的結局會讓電影似乎變的不那麼的出彩,但是這樣的結局,卻是合乎邏輯的。”

當然《狙擊電話亭》的評分的確不是特別的高。

還是和結區域性分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很多普通觀眾都覺得這個結局非常不錯,大快人心。

但是對於一些影評人來說,卻反而覺得,這樣的結局讓電影變得“平庸”了。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同樣的也有影迷為李易的《狙擊電話亭》辯解。

“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最後幕後黑手被抓的結局讓電影變得平庸。

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合乎邏輯的結局嗎?

如果結局停留在幕後黑手揚長而去,去尋找下一個目標,那麼在個人看來,反而才是最大的敗筆。

其實,懸疑片中,通常而言主題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道具,他玩的就是一種高智商遊戲,他不是要告訴你什麼,尤其不是講道理,他要你關注的是電影本身,它要告訴你電影的玩法,當然主要目的是為了告訴你他的智商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