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奧斯卡來臨(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不流行謙遜,有本事的人說點囂張的話怎麼了?
在很多人看來,是本就該如此的。
李易的成就,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都是實打實的,所以,李易把那些人比做籠中鳥,完全不在乎那些人喜歡不喜歡。
輿論嘛,就是東風壓倒西風,或者西風壓倒東風。
事實上,李易的專訪上線之後,並沒有想象之中的,讓很多人罵他不自量力或者什麼別的。
反而支援李易的擁躉們,都對他表示了支援。
“說的太對了,我真不明白,那些說出奧斯卡是北美的奧斯卡,不該把獎項頒發給一個華人導演到底是怎麼想的,這種思想真的太狹隘了,的確就如同李說的那樣,他們就是關在籠子裡的鳥,根本不明白自由兩個字的含義。”
“《聖經》裡有句話:“我是世界之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時得跟著希望之光。”
《聖經》是包容的,他有希望之光,同時也為醜惡的靈魂藏汙納垢。典獄長諾頓經常手持一本《聖經》,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他把自己當成了監獄的主宰,來教化這些邪惡之人。但他自己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不擇手段地攫取利益,殘酷、陰險而貪婪。
諾頓利用職務之便,槍殺了安迪涉案事件的唯一目擊證人湯米,他想讓安迪永遠臣服於他,他靠著犯人們攫取見不得人的鉅額利益,並利用安迪的職業技能一次次把錢洗白。
我認為李說錯了,那些人根本不是什麼老布魯克斯這樣的老好人,他們其實都是諾頓!”
“奧斯卡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應該接納更多的外來的電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好萊塢的競爭活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死水一灘,不是續集,就是改編,原創電影越來越少!”
“《肖申克的救贖》和《觸不可及》都是好電影,既然都是好電影,為什麼不能拿奧斯卡?”
有些攻擊是站不住腳的,儘管很多人心裡或許還是那麼想,但是至少表面上卻不能說出來。
比如歧視,就如同李易說的那樣,北美是標榜自由平等的國家,是自由的燈塔,可是實際上呢?
在這裡,歧視也是放眼全世界都是最嚴重的。
時間在輿論喧囂之中,很快地迫近了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
事實上,關於前哨獎,《肖申克的救贖》和《觸不可及》都是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不少獎項。
不過,在奧斯卡頒獎禮前夕,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前哨”獎項,金球獎!
說起來,金球獎曾經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而這實際上,更多的是金球獎的一種生存哲學。
或者換句話說,金球獎更多的是靠碰瓷奧斯卡而聞名於世的。
讓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都以為,拿到金球獎,就距離奧斯卡不遠了,可是實際上,兩者之間根本就沒啥關係,要說有啥關係的話,那麼就是金球獎一直都在各方面地碰瓷奧斯卡,各方面表現出來的都是在給人留下“預測奧斯卡”的錯覺。
金球獎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組織,成員不到90個人,就是這不到90個人決定了金球獎歸屬。
對比一下,決定奧斯卡歸屬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有將近8500人。
他甚至一直被嘲笑是“奧斯卡那個比較笨的表兄”!
想想看,哪怕對錢並不是問題的流媒體巨頭們來說,討好90個人比起討好8000多個人,那簡單了不是一點點。
但是金球獎卻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其實金球獎的確可以說是距離奧斯卡最近的獎項,這個最近,不僅僅包括了金球獎的頒獎時間和奧斯卡很近,還的確包括了,金球獎的獲獎的那些影片,電影人等等,的確也大多都是奧斯卡提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