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在首場媒體和影評人專場點映之後,在全美一百多家影院開啟為期一週的點映。

最初的時候,雖然有很多影評人吹捧,但是畢竟,大家都還沒有用看到這部電影,可是影評人和媒體的吹捧太「過」誇張了,甚至有媒體把這部電影譽為「經典之作」!

什麼叫「經典之作」?可以說這絕對是對一部電影的最大的讚譽。..

李易的作品當中當年的《楚門的世界》達到了這樣的高度,當然還有幾部其他的電影,不過,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大多時候,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依然被人們稱道的電影才能夠被譽為經典之作。

可是《肖申克的救贖》何德何能?

當然,這樣的高評價肯定也吸引了不少觀眾,想要去一睹為快。

而在點映開啟之後,讓更多人難以置信的是,《肖申克的救贖》的總體評分居然幾乎沒有怎麼下降。

甚至於很多影迷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比之之前的影評人們還要來的更高。

一位資深影迷,同時也是社交平臺上的網紅影評人直接寫了一條:「經典之作,絕非過譽!」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曾經有一個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

記得那個問題是這樣問的:假如被當做精神病患者被送進醫院,該如何證明自己是正常人?

不是嘶聲力竭的辯解,不是去解高等數學,不是去醫生辦公室威脅醫生;

一個獲得很多網友的點讚的回答是:

不要試圖去證明自己是正常人,而是自己平時是怎麼樣的就怎麼樣的表現。

這與《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的做法如出一轍。

安迪因為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無期徒刑。

當無期徒刑已成為既定事實時,明智的做法不是聲嘶力竭——事實證明這樣做是錯的,因為同一天一同入獄的獄友,因為第一天晚上聲嘶力竭的呼喊,而被獄警無情打死了。

明智的做法也不是去典獄長辦公室辯解自己無罪——事實證明這樣做也是錯的,安迪在知道自己是無罪時,就迫不及待的向典獄長證明,哪怕他還有證人。

最終安迪的獄友兼安迪唯一的證人湯米被槍殺了。

安迪如何快速適應監獄生活的呢?就是把在監獄外的興趣愛好帶進了監獄內。

雕刻、閱讀、甚至憑藉自己的專業而成為了監獄內的「銀行職員」。

不抱怨現實,而是積極尋找和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內心平和的過出歲月靜好的狀態。

當然,如果安迪一直只是致力於興趣愛好,刻一些石頭、看一些過期太久的雜誌書報,也太過於安於現狀。我也不會將這部影片稱之為經典之作了。

希望,是的,人生需要希望,人活著是需要抱有希望的。

人生若無希望,生活便是一潭死水。

人生充滿希望,生活便是一汪清泉。

被錯判無期徒刑,又上訴無望的安迪,他人生的希望與眾不同——越獄!

然後享受自由的空氣!

安迪的希望,支撐他在監獄裡20年如一日的度過每一個孤獨寂寞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