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在一輛他正在修理的“卡米諾”轎車上。

跟他說話的曼尼(二十六歲)正鑽在引擎罩下面修理發動機。他手邊放著一本《文化測試難題大全》。

接下來就是摩爾的個人表演了,曼尼問出來的問題,他雖然嘴上說有點難,但是卻總能遊刃有餘地回答出來,給人的感覺根本不像是一個汽車修理工人,而像是一個博學的教授。

電話鈴響。卡特一邊繼續說著一邊不慌不忙地去接電話。

卡特(對著電話):“我是卡特……噢,哎,吉妮……是……確定時間。他怎麼說?……嗯哼……那是什麼意思?……那,好吧。”

鏡頭給到卡特的面部表情特寫。

李易認真地盯著監視器看。

不得不說摩爾的演技的確足夠精湛,他的臉上明顯地出現了一瞬間的定格,拿下叼在唇邊的半截紙菸,從嘴裡撥出一小股煙氣。他拿著紙菸,打量了一陣,把它扔在地上。

他把菸頭踩滅,一臉茫然地從曼尼身旁走過,向修理部門外走去。

“完美!摩爾!過!”李易不由地讚歎地道。

這場戲的難點在於,表情的轉換,前面卡特和曼尼的互動,那個時候,他看起來很開朗,可是接完電話之後,他的表情的轉變,以及動作,步伐等等,可以說,你不能一下子就變地很突兀,而是要給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

摩爾演的非常出彩,可以說,李易也不敢說,再來一遍,就能比現在好。

李易為什麼喜歡和成名的演員合作?

特別是那些演技派合作?其實不止是李易,其他的導演,如果條件允許,他們也肯定更願意和這類的演員合作。

畢竟,省心省事!

摩爾如此,另外一個飾演科爾的演員,同樣的也是影帝級別的老戲骨。

他的第一場戲是在督導委員會會議廳!

這場戲,他作為一名富豪,在會議廳內,旁若無人地讓自己的發言人理查德品嚐世界上最昂貴的咖啡。

他傲慢,他不可一世,甚至連自己的發言人的名字都記錯。

這一場戲,看似比摩爾之前演的那一場要簡單,可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因為科爾的這場戲,要透過那些動作,語氣,表情,展現出來他的人物性格。

因為兩位主演的演技足夠精湛,所以,接下來的拍攝可以說非常的順利,劇組的氛圍也非常不錯。

李易不是第一次來好萊塢拍戲,和這些演員以及幕後人員們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電影的拍攝通常會有一個磨合期,但是在這裡卻幾乎沒有,直接就跳過了。

特別是兩個老演員的同臺飆戲,讓哪怕是李易也是看的無比過癮。

而在後勤方面因為劇組不差錢,所以條件非常不錯,倒是沒有出過什麼意外之類的。

電影的拍攝順利起來,雖然時不時地就要轉場,但是卻並沒有影響到電影的拍攝進度,電影有條不紊地推進著進度。

當然,哪怕是這樣,李易給這部電影定下的拍攝計劃和時間週期,也不是一般的小成本電影能比的,四個月,李易定下的拍攝時間,當然,其中有不少時間要花費在趕路,修整上面。

畢竟,你不可能飛到另外一個拍攝地,就直接開始拍攝。

再加上前期的籌備時間,這部電影至少要耗費李易大半年的時間。

對於李易而言,這場拍攝之旅,和之前很多片子都不同,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抽空到處逛逛,有時候,徐楠楠會帶著兒子飛過來和他團聚,有時候,慕晴會帶著女兒過來。

這種工作才是真正的享受啊!

倒是和當初拍攝《海蒂和爺爺》那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工作還是要工作的,畢竟,一大堆人跟著,每天都在燒錢。

劇組的氛圍也會影響工作的狀態,這是肯定的,李易的這個劇組,或許是因為少了那些年輕的明星之類的,所以真心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之類的。

也不會因為演員本身的事情而耽擱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