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克隆人技術成熟了,不,哪怕不成熟,只能活3年。

很多人在探討克隆人算不算人的問題,可有沒有想過,如果克隆人也算人的話,那麼他們也工作也是需要支付工資的,他們如果可以獲得和人一樣的待遇,那其實反而對於我們而言是好事。

可是如果如電影裡面那樣,克隆人只是被當做工具來使用,那麼我們所有人都將面臨著失業,因為從成本上來說,克隆人既然不算人了,那麼他們就不需要工資,任勞任怨,不聽話直接毀滅,成本比開除一個員工要低的多,那麼還要人幹活嗎?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很可怕!”

各種各樣的討論,各種各樣的爭論,在網路上開始出現。

當然了,回到電影本身。

更多的人談論的還是絕望,和孤獨!

自媒體影評人我不做人了在自媒體號上這樣寫著:

“一個人,3年保質期,克隆人,一生父母妻友兒女都是虛假的記憶植入,重複勞動做一輩子,死後即刻被另一個克隆人替代,這樣的人孤獨嗎?

一個人,80年保質期,一生父母妻友兒女終會散盡,工作總會被另一個人取代,這樣的人孤獨嗎?

可以把《月球》看作一個人簡短的一生。

這個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複勞動採礦三年,採礦結束就能回家。每日靠妻女的虛假記憶和影片度日,閒暇時養養花、做做雕件。三年是大限,身體垮了,行將就木,躺在焚化爐裡做著和妻女團聚的夢,一瞬燒盡成灰。

這個人也可以有妻有女,在公司996上班,做到退休就能結束。每日靠刷段影片、打遊戲度日,閒暇時吃個飯、看個電影。80歲是大限,行將就木,躺在焚化爐裡做著去彼岸和妻女團聚的夢,一瞬燒盡成灰。

所以呢?

《月球》瀰漫著強烈的孤獨感。

而這種孤獨感,其實並不是針對克隆人,而是針對所有人。

大部分人都滿懷期待去往所謂的“彼岸”,他們快樂地走進墳場,就像克隆人1、2、3、4。

他們不知道真相,他們一直都認為那是真的,他們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於是他們的確去往了他們嚮往的彼岸。這樣的人,我們可能會說,他們真可悲,可是他們的短暫的一生,卻又何嘗不是幸福的?

有所牽掛的人,有所惦記的人,抱有希望的人,我們都知道他們一直嚮往著回家,而他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的確是回家了。

我們常常說,一個最高明的騙子,是不但要騙過別人,更要騙過自己,他們做到了。

也有少數人清晰認識到一個人來,終究要一個人走,踏入墳場後,就沒有彼岸了,就像克隆人5。

有人想擺脫這個無盡迴圈,就像克隆人6。

而哲學家願意給大家一些思考契機,突破自己命運的極限,就像電腦八戒。

克隆人的終極目標,也不過是想成為真正的人,從始至終,其實他們本就更像人,不像電腦八戒,他在無盡地歲月裡,或許才會真正的有可能做到突破自己命運的極限!

我們看的科幻電影,是我們人生的再對映。

以隱晦的方式,告訴一些不易察覺的真相。

一個永恆的命題,如何區分真實與虛假,正確與錯誤呢,世界上存在真相嗎。

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未知是不是隻是在創造更多錯誤的認識呢,我們只能假裝自信的擁護自己的思想,免得不斷的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淹沒,又或者將所有事物都模糊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似的。我想要填補腦子中所有的未知,卻又被告知所有的未知被瞭解後仍停留在未知,因此我選擇無聊,不停靠,無所依賴。

突然又想到了,其實這部電影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因為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因為需要他的犧牲,比如我們飼養的家畜。大量的流水線上繁衍出來的家畜,如果稍有慈悲心,認為它們不該被殺了吃肉,那麼事實上它就不會出生。在短暫的生命和根本就沒有生命中,我想兩種都會有人選。人類的生命也很短暫,可總有人連這短短几十年都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