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很快地正式開機。

,有人說是一部偏向黑暗風的影片,但是李易卻不這麼認為,因為這部電影,更多的是不悲不喜的視角。

生老病死不外如是,只不過這一次,本傑明·巴頓是逆著時間生長的,但是歸納起來,其實也和其他人是一樣的。

電影的第一場戲,看起來平平無奇,在醫院裡面,垂垂老矣,已然連眼皮都睜不開的女主角黛西,躺在病床上和女兒的一段交談和互動。

這一場戲,這裡面的對話,如果沒有看完整部影片的人,或許只是覺得,這場戲,就是一場很普通的,和其他電影一樣的倒敘的電影的開篇。

但是實際上,這場戲,這裡面的對白,細細品味,會發現,同樣的別有深意。

黛西的女兒卡洛琳說:“我有個朋友說,她甚至沒有機會和母親告別,我想告訴你,我會非常非常的想念你!”

這句話看似只是女兒對即將壽終正寢的母親說的話,但是實際上,如果縱觀整部影片的話,會發現。

黛西可以躺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和女兒告別,女兒會非常非常想念她。

可是作為父親的本傑明·巴頓呢?

他不愛他的女兒嗎?那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的生命的延續,可是他卻甚至無法陪伴她成長。

更不可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和女兒告別,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只是一個嬰兒了。

儘管他躺在妻子的懷裡,閉上眼睛,可是對於女兒,他卻始終是陌生的。

其實還有一點,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養老院!

養老院這樣的地方,絕對不是適合成長的地方,因為這裡,有著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

而本傑明·巴頓的成長卻就是在養老院裡面,儘管說的路途總需要經歷傷心的事兒,它能讓你拐進人生的另一個方向,可是這樣的成長環境,無疑是特別的。

“跟一個朋友道別,和另一個朋友永別”,養老院每天有人來,有人走,甚至有人死去,而本傑明卻一天天長出新的毛髮,一點點直起他的腰。

這是一種對比,一種極其鮮明的對比。

同樣的是年老的身體,可是本傑明無疑和養老院的其他老人不同,這也奠定了整部影片裡面本傑明的成長基調。

習慣生死!

電影的拍攝比想象之中的要順利,當然,期間也遇到不少麻煩。

這部電影和李易過去拍的很多電影都不一樣,涉及到的角色眾多,關鍵是,跨越的時間很長。

這就導致了,電影拍攝工作非常的繁雜。

不過,這部電影的拍攝,演員們的表現卻讓李易非常的滿意,因為大家都非常的投入。

時間在忙碌之中總是過的飛快。

李易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當然通常也不會有人特意來打擾。

當然,劇組也經常會有人來探班,其實拍攝這部電影,李易一點都不趕進度,電影的拍攝強度並不高。

因為這種電影,本就不適合趕拍。

電影的整體節奏,是比較緩慢的,哪怕要用兩個多小時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來拍出跨度近百年的時間,但是實際上,節奏一直都不是那麼的明快,反而會給人一種舒緩的感覺。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流逝,漸漸地,養老院的戲份也接近尾聲。

有些電影李易可以按照電影的時間軸來拍攝,但是有些電影卻不太可能用這種方式來拍攝,畢竟,肯定不可能真的完全按照電影的時間軸來拍攝。

很快地,開始轉場,拍攝海上的部分。

當然,肯定不可能真的實景拍攝,很多時候,其實只不過是在碼頭拍攝,或者在近海拍攝。

電影的拍攝有條不紊地推進著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