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天開始,她每天睡覺醒來,都會去看看梧桐樹的畫,睡前也會去看一眼。

其實這一幕,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每個人在小時候,總有某一樣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當有一天它不見了,或者消失了,同樣的也會像朱莉這般懷念。

斯蒂芬·李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一個“湯姆”的名字,那是他小時候養的一隻倉鼠,後來死了,他還為倉鼠在家的後院立了個碑。

所以,看到這一幕,他就特別能夠理解。

“等到我可以看著它不哭泣,我才看到樹以外的東西,和爬在上面對我的意義!我對周圍的事物的看法也在發生著改變,同樣的,我也開始想,我對布萊斯的感情依舊嗎?”

螢幕上,朱莉躺在床上想著。

這是成長的脈絡,朱莉成長的脈絡。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或多或少都曾經有一個成長的節點,關鍵點,在發生某件事之後,思想上開始產生了變化。

《怦然心動》有意思的地方,其實在於電影一直都在不停地切換著視角,雙線敘事並不稀奇,但是像這樣的雙線敘事卻還是挺有意思的。

說起來,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布萊斯的視角,鏡頭當中出現了一枚蛋。

背景的音樂旋律也變得歡快起來。

“我從來不是很喜歡蛋,吃不吃都可以,直到有一天,在車庫裡面我對蛋有了新的定義!”

原來是同學家養了一條蛇,而布萊斯第一次看到,原來蛇居然可以吞下蛋。

因為親眼目睹了蛇吃蛋的過程,讓布萊斯開始對蛋有了陰影。

恰恰在這個時候,朱莉送來了一籃子雞蛋,並且告訴布萊斯:“我養的雞孵雞蛋了!”

朱莉參加了科技展,成功的用雞蛋孵出了小雞,並且她成功的成為了科技展的焦點。

這讓布萊斯很是嫉妒,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在科技展上,朱莉的確光彩奪目。

正因為如此,所以,布萊斯對朱莉送來的雞蛋很是抗拒,而布萊斯的父親,也一直都看不起朱莉的父親,同樣的也包括朱莉,以及她送來的雞蛋。

他說:“我們怎麼知道這雞蛋裡面有沒有小雞?”

外公說:“我小時候都吃農場裡的新鮮雞蛋,超級好吃的!”

可是布萊斯的爸爸依然還是不喜歡,他還舉例子說如果吃雞蛋的時候,吃出死掉的小雞怎麼辦?

外公是睿智的:“她們家有公雞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孵出小雞!”

一家人分成了兩派,布萊斯的媽媽和外公是認為雞蛋很好,但是布萊斯的姐姐和爸爸卻都不喜歡。

布萊斯媽媽讓布萊斯直接去問朱莉。

但是布萊斯沒有去問朱莉,而是和同學一起偷偷去朱莉家後院外面偷偷看有沒有公雞。

可布萊斯的朋友也根本不懂怎麼分辨公雞和母雞。

回家之後,被父親揭露了,他才恍然,原來自己的好友也根本不懂雞。

但是還是弄清楚了,應該都是母雞,也就是說雞蛋沒問題。

可是布萊斯卻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他就是不喜歡那些雞蛋,或者說不喜歡任何朱莉的東西。

很多觀眾都不由地樂了。

傲嬌的男孩,在科技展上,被朱莉奪取了焦點,這讓他有些嫉妒和惱羞成怒,這其實是人之常情。

他開始解釋,說養雞的後院,到處都是乾草和雞便便,一點都不衛生。

他爸爸讓他把這些雞蛋還給朱莉,但是布萊斯卻沒有勇氣這麼做。

所以他把雞蛋都丟到垃圾桶裡面。

美其名曰不想讓朱莉傷心。

可是一週之後,朱莉再次登門,又送了一盒雞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