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從此我愛上的人都很像你(第2/3頁)
章節報錯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很懂事,很乖巧,可是事實卻是,不講作業,父慈子孝,一講作業,雞飛狗跳。
言歸正傳。
李易回過神來,見到媳婦一臉期待和好奇地看著自己,他就不由地有些莞爾。
然後開始講述《砰然心動》的故事。
慕晴卻是微微有些皺眉。
“你怎麼會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她頗有些驚訝。
“怎麼?有問題?”李易笑著反問道。
“當然,你又不是在海外長大的,可是你說的小男女主角的故事,卻好像不太像是我們國內的家庭會發生的故事。所以,你這個故事,肯定是以西方國家的社會家庭作為背景的,對不對?”慕晴點頭道。
對此,李易並沒有做解釋。
果然凡事就怕腦補,很快地慕晴就沒有繼續追問,畢竟,徐楠楠的存在,她和李易彼此之間是心照不宣的。
所以,她下意識地就以為,李易是因為在那邊,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故事靈感。
“那你豈不是要去那邊拍戲?”慕晴頓時就有些不開心了。
“嗯,這種故事,放在國內,不合適。”李易搖了搖頭道。
慕晴當然知道。
有時候故事是故事,背景是背景。
就好比,如果一部影片,裡面的女主角是老外,那麼大家天然地會自動代入他們“認知”當中的外國人的特點。
比如在對待一些事情上更加開放。
可能這樣的女主角,她在私生活上,比如多談幾次戀愛,多交幾個男朋友之類的,大家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因為在很多國人的認知當中,這在人家外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亦或者說,如果一個女人結過婚,而且是好幾次,放在外國人身上大家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角色換成是國人的話,哪怕對方依然是生活在國外的,但是卻依然無法讓人理解。
只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不是個好女人。
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天然地就會認為這個女人,就應該以我們國人作為標杆。
但是像《砰然心動》這樣的電影,放在國內市場上,讓國內的觀眾來看,李易卻一點不擔心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有些東西,比如初戀,這是殊途同歸的,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與其說《砰然心動》是一部關於懵懂的早戀的電影,倒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故事。
他自己最欣賞的部分是兩位男女主人公所經歷的性格成長。
大部分愛情題材的電影都是事件驅動,而非性格驅動,人物的心理轉變及行為選擇往往由一次性或幾次的突發事件所主導。
但《怦然心動》所要描繪的恰好是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長與成熟過程。
影片裡面的朱莉並非從小便熱愛思考,她是在對美的天性追求中一步步意識到美的表象與內在之差;布萊斯也是從一個懦弱的小子開始一點一滴才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了勇敢。
至於兩個人關係的部分,其實電影始終都沒真正地展現朱莉與布萊斯之間有任何火花存在,但不得不承認,結尾那一幕極其動人。李易當然知道天使般的朱莉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大可能存在的,自然更明白一個清貧家庭的父母教育孩子走自己的路,追求虛幻的理想與精神之美是多麼得艱難,但能看到這樣美好的人物與家庭終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哪怕是在電影與中,哪怕心動之後依舊是深深的嘆息。
這也正是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
因為電影本就是造夢的藝術,所以,把一些不可能變成可能,並且去塑造一個讓人們信服的故事脈絡,對於導演來說,無疑是非常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