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馬被釘上馬掌之後就有鐵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包括在這場相親飯局上,貴英也一直在吃主食,這是暗示她與有鐵有著相同的境遇。
包括在有鐵髒兮兮的走入屋中,坐下吃飯那一瞬間,背景裡一個玩手機的年輕男孩突然起身走了出去,那是有鐵即將結婚的侄子,也是因為侄子的嫌棄,這個家庭才決定以娶妻另立門戶為由,把任勞任怨的有鐵趕出家門。後來媒婆與女主人的臺詞,也呼應了這個細節。
以上是總結出來的關於驢,關於馬有鐵就是驢的細節隱喻。
我們來看第二個細節,熊貓血!
這段劇情其實很有意思,或許有人可能會說,只是想展現被吸血,所以安排的這個劇情。
但是我認為並不止是如此。
馬有鐵是驢,但他卻擁有熊貓血。
這是不是很奇怪的一種設定?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又是一個非常真實的設定。
我認為其實也是兩個視角:在哥哥嫂子家裡,在村子裡,有鐵是驢;但影片是否是想要告訴觀眾,馬有鐵的內在是無比珍貴的,是如今已經非常罕見的,只是很多人看不到。
這一點從馬有鐵之後做的那些事情,就可以看的出來,他不施恩圖報,對方給的報酬,他只當是借的。
他賒賬,不管如何都要還清,這是他做人的最基本的誠信。
等等,等等。
另外,一個村子裡最貧困的老鰥夫,和這個村子裡最有錢的大老闆,血型竟是一樣的。其實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同時也有比較諷刺的一點,如果不是因為熊貓血,村裡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馬老四就是馬有鐵。
從最初要求救救張永福,村民們開始反感,開始抱怨,說要救的是他們,可是當知道只需要馬有鐵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他們開始鬨笑,開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人性的自私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個細節,對視。
為什麼特別提到這個?
因為我認為這是這部電影裡面非常非常動人的設計,那就是馬有鐵和曹貴英的一頭一尾的兩次對視。
有鐵和貴英在相親的過程中,兩人其實完全沒有看過對方。而在有鐵出門餵驢,並回到自己的屋子之後,鏡頭沒有再運動了:畫面的右邊是一面鏡子,鏡子裡映出正在吃飯的有鐵,畫面左邊是一扇木門,木門框裡下著鵝毛大雪,貴英站在雪中,直勾勾的盯著有鐵,一動不動,甚至有些呆滯。此時有鐵抬頭看了她一眼,又羞澀的低下頭去,完成了兩個人的第一次對視。
而兩個人的最後一次對視,是在貴英死了之後,在他們的新家裡。也是固定機位的鏡頭:畫面右邊是有鐵,他正在吃一個雞蛋,畫面左邊是貴英的遺照,她被裝在木框裡面,直勾勾的盯著有鐵,一動不動,有些呆滯。此時有鐵抬頭看了她一眼,又默默的低下頭去,完成了兩個人的最後一次對視。
如果你細心地去看的話,如果把這兩個畫面都定格出來做對比的話,你會發現,這兩次的對視,人物的眼神、動作、位置關係,近乎完全一模一樣,甚至貴英也都一樣被裝在一個木頭框子裡,只不過第一次是門框,而第二次的相框。因為這兩個鏡頭實在有太多細緻的呼應,讓我相信一定是導演故意設計的,這兩次對視一前一後的呼應,會有種一眼萬年,物是人非的悲愴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