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其中就有一場可以稱得上是高潮的戲,就是在雨中進行的。

這一場戲,李易本來都已經決定用灑水車了,可是沒想到天公作美,突然地就下起了雨來。

這場戲,其實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裡面曾經展現過,就是老大哥的專家們燒完圖紙之後離開了的戲。

當然重點是在老大哥們離開之後。

其實原版裡面這場戲裡面,演員是在下雨天拿著棍子去滅火,但是這顯然不是什麼好選擇。

眾所周知,用棍子滅火?

關鍵在於,那可是圖紙啊,被火燒,被雨淋,用棍子捅,不怕捅壞掉嗎?

而且從電影的表現方式來說,用棍子捅也明顯的情緒不夠到位啊。

所以改,肯定是要改的,不止要改,因為這場戲在李易看來本應該是非常出彩的戲份,可是原版裡面也不知道是怎

麼想的,結果卻拍的有點平淡了。

電影是什麼?

可以說一部好電影,每個鏡頭都不是沒有用的,而這麼出彩的戲,這麼出彩的閃光,和煽情的戲,當然要好好拍,細細地拍。

至於怎麼改?其實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裡面,就透過動畫的方式展現過了。

當然是直接用血肉之軀,用手去撈了,那可是圖紙啊,幾年的努力,就這麼被對方一把火燒掉了,能不憋屈?能不絕望?

他們拍拍屁股走人,他們一把火燒掉所有,可是我們能答應嗎?

我們不能啊!

李易無從知道先輩們當時的心情,可是他卻可以猜測,可以想象,那個時候,做出這種舉動的人,是何等的激動。

這場戲,其實還有一個對比,那就是老大哥的專家們,在亮堂的大廳內,摟著咱們家的姑娘跳交際舞,很膈應是吧?

可是要的就是這種對比!

而且這也是真實的情況!

我們從不否認他們給予過我們幫助,可是當時他們的確放棄了我們。

這場雨戲,至少李易覺得,可以說對於整部影片來說,都會是一場及其特別的戲。

可是原版卻是非常倉促地略過。

只是在後面加上了一場老大哥專家進來敬酒,拿起被燒掉了一塊圖紙說:「這一塊,你們用計算器計算,也要算兩年,沒有意義!」

在李易看來,這兩場戲,有些平淡了,因為前面那一場戲,和後面這一場戲,完全可以大有可為。

看到被燒掉的圖紙,我方的專家怎麼可能那麼平靜?

困難,有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