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種詩歌的浪漫、壯麗。

第四個細節,開飯了!

上了火車後,伍萬里管雷公要槍。

雷公被吵醒後脫口而出一句“開飯了。”

我當時大笑之餘以為雷公就是一個逗比的人設,因為之前他說的時候提到了包子,好吃。讓人誤以為就真的只是開飯了。

但最後大戰打響的時候,雷爹下令放炮喊的也是“開飯了”。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開飯是發起進攻的意思。

那麼是否意味著雷公一直都保持著隨時戰鬥的準備?

枕戈待旦,時刻準備著!

第五個細節,沒有標記的軍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伍千里剛登場時我們可以看到他胸口佩戴著“解放軍”的胸章。

但在入朝之前,梅生就把帶有“解放軍”字樣的標識摘下上交。

這個細節同樣是不可忽略的。

因為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我軍曾就以什麼名義出兵的問題進行了研究。

如果直接派解放軍入朝,變相等於對美宣戰,對於剛剛成立的新華國來說只能是百害而無一利。但是這一仗我們卻不得不打,最早確定入朝軍隊的名字時,實際上用的是“支援軍”這幾個字,可是這樣就變成了華國支援北朝鮮作戰,變成了國家行為。

但是你可別真以為志願軍這幾個字就只是文字遊戲,真實情況是,聽說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熱血青年們真的是不需要動員,自願參軍走上戰場的。

全國各地的徵兵點人滿為患,不少人瞞報年齡,虛增身高體重,只為了能參軍報效國家。沒辦法國家只能出臺了諸如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禁止參軍等條令,但是依然擋不住廣大青年的熱情。

除了徵兵,首批入朝隊伍也開始動員那些已經退伍的老兵們重新歸隊。

當時國家剛解放,很多隊伍都解散了,久經沙場的老兵們都回到老家,準備享受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可是老部隊一聲令下,這些老兵們義無反顧地重新歸隊,要知道他們已經解甲歸田了,並沒有再次服役的義的。如七連的指導員梅生,就是其中之一!

第六個細節:美軍把任務當遊戲

七連入朝後在亂石灘上遭遇美軍飛機,美飛行員把每次出來任務當成一種遊戲,找不到活的目標就以死人為目標掃射賭錢,後來收到另一地區發現了敵情,他們馬上高興地轉場,還說終於可以打活的目標了。

而事實是這個情節在歷史也有記載,美空軍前期巡航時找不到目標的時候,會對他們視野中任何一個活動物體發動攻擊,甚至一隻貓一隻狗都會用機槍,火箭彈去攻擊。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發展到後期,他們才不敢再這樣狂妄,因為已經被打得沒有了心情。

第七個細節:車站順走的火柴

輯安車站,伍千里給獨臂站長點菸,順便順走了一盒火柴。

這盒火柴在最後的長津湖總攻時派上了用場,伍千里用那盒火柴,點燃了炸藥包。

從這點就可以看的出來,《長津湖》的描述幾乎沒有廢戲,所有不經意的細節都能做到前後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