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史上最失落,最悲情的導演?”

“這才哪跟哪了,其實很正常好吧,只不過是因為狗導演就差這個獎項就能大滿貫了,否則的話,這種事情,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比比皆是好吧?”

而此時的李易呢?

要說不失落是假的。

但是這樣的結果,他也沒辦法。

人家給獎了,而且分量十足,柏林影帝,僅次於金熊獎的獎項。

只是心裡肯定還是有些不甘的,畢竟,這樣的機會真的不多。

罷了!

李易搖了搖頭!

哪怕在鏡頭之中,李易的臉上雖然帶著笑容,雖然為卡爾·格林伯格父子鼓掌,但是大家都彷彿能在他臉上砍到濃濃的失落感。

“心疼狗導演,欸!”

“時也命也,狗導演不哭,摸摸狗頭!”

“《美麗人生》真的很好了,可惜了!”

“你們說,狗導演還會繼續衝獎嗎?”

“這還真不好說!”

“沒意思了,後面的不看也罷!”

“草,一種植物!”

“感覺以後機會更渺茫了。大滿貫,影史第一人,最終都煙消雲散了啊。”

很多媒體人卻是又是同情,又是興奮,因為這同樣的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新聞素材。

甚至於標題他們都想好了。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失落的人——李易!”

“他拍攝了《美麗人生》,可並沒有贏得自己的美麗人生!”

“大滿貫成空想,柏林電影節最悲情導演......”

然後,央視的導播和企鵝影片的導播,都成為了眾矢之的。

為什麼?

因為他們很雞賊地,一邊給在臺上帶著兒子興奮地發表獲獎感言,意氣風發的卡爾·格林伯格特寫,一邊又很快地切到了,李易的身上來了一個特寫。

“扎心了老鐵!”

“什麼仇什麼恨啊!”